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努力塑造可信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
——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5•31”重要讲话精神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注重把握好基调,既开放自信也谦逊谦和,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进一步做好国际传播工作、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如何在新时代国际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新闻传媒界关注的重点问题。在习近平总书记“5•31”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之时,云南日报邀请传媒界以及高校的专家学者、领导干部、一线工作人员,共同就新征程上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研讨交流。
陈 实 中国外文局副总编辑,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国际传播发展中心)主任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系统总结了新时代国际传播工作的经验与成就,深刻回答了在新时代怎样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应当构建什么样的国际传播战略格局,如何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为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事业擘画了新蓝图、提出了新要求。当前,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5•31”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国际传播的主线和统领,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要坚持多元主体协同协作,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树立全球视野,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积极运用新技术、调动新力量、创新新内容、打造新渠道、建设新载体,不断提升国际传播智慧效能。
【阅读全文】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发表重要讲话,并指出,“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有能力也有责任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同各国一道为解决全人类问题作出更大贡献。”在习近平总书记“5•31”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有必要重温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向世界阐释的和平发展观。深刻认识“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最需要的公共产品,也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长期秉持的外交理念,应当成为以促进“民心相通”为己任的中国国际传播的终极使命与崇高价值。要以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为最高境界,以服务国家“和平发展”战略为核心目标,在新语境下探讨中国国际传播媒体如何借助重大报道机遇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既讲好中国自己的故事,又讲好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的故事,让“和平发展”成为中国国际传播向世界人民发出的最强中国声音。
【阅读全文】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指示和要求,为推进新时代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习近平总书记“5•31”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记者就如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如何努力建设成为全国一流、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新型主流媒体集团?采访了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何祖坤。
【阅读全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就我国国际传播工作发表重要指示,对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设国际话语权,营造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国际传播”成为重要议题与任务。
“边疆传播”是基于“一国一策”和精准传播的国际传播理念创新,是基于对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间互动便利和优势提出的国际传播路径,在调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丰富传播内容和传播议题,切实提升传播效果,发挥地方参与国际传播的资源特色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5•31”重要讲话精神的过程中,地处边疆的云南应以“边疆传播”的路径,参与到国家国际传播大格局中。
【阅读全文】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海南自贸港建设对标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展示中国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就海南省而言,必须构建起与之开放格局、发展定位相匹配的国际传播体系,走出具有海南自贸港特色的国际传播之路,以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实践,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近年来,海南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为引领,围绕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协同推进平台、渠道、内容、队伍、人脉、评估“六位一体”建设,全力打造海南自贸港“333”国际传播体系,即造好自主发声“三大平台”、用好借嘴发声“三大渠道”、建好对外发声“三大支撑”,推动“海南故事传遍世界”有力、有效、有亮点。
【阅读全文】
叙事必有话语,话语必用概念,而构建符号化的概念,则是一切传播的密钥。城市是新时代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重要体现,是中国方案、中国智慧的生动案例。在建党百年重大主题传播中,针对城市如何向世界讲述这个时代的中国故事,重庆以桥隧和轨道作为城市的新符号,用创新表达制作推出《百年巨变|山水重庆中国桥都》和《百年巨变|山水重庆 轨道都市》两部英文微纪录片,在海外传播量累计超过7亿次,在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上,作出了积极有效的尝试。
【阅读全文】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需要正确处理好以我为主与对象需求的辩证关系、处理好顶层设计与落地落实的辩证关系,制定精准传播策略,拓宽传播渠道路径,构建多元话语方式,结合受众讲好故事,让抽象和宏大的理念直指人心,让更多人愿意主动聆听、理解并最终受惠。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外宣“四刊”重点探索面向老、柬、缅、泰4国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云南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取得了初步成效。
【阅读全文】
我国始终把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置于外交全局的首要位置,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应从周边先行起步。同样地,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也应该将周边国家置于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云南立足实际、地缘优势做好对外传播工作,就是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与周边国家构建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对外介绍好我国的内外方针政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把中国梦同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区发展前景对接起来,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
【阅读全文】
甘雪春 红河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李刚存 红河学院新闻传媒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国门大学是对边境州(市)高等院校的统称,是云南高等教育在回答国际传播时代命题中贡献的重要原创理念。国门大学虽位处国境边缘,但却有着政治、文化、外交等方面的特殊意义,对服务周边外交、深化睦邻友好、促进民心相通、加强国际传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作为国门大学理念的首倡者,红河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国门大学建设,努力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积极融入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
【阅读全文】
在媒体融合深入推进的新形势下,如何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5•31”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打造国际传播新型主流媒体,牢牢掌握国际舆论场中的话语权?结合德宏传媒集团《胞波(缅文)》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媒体转型之路的实践,我们认为,要深入推进媒体融合,积极拓展国际传播平台,不断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着力提升新闻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和水平。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