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交流平台 提升传播效能
——以《胞波(缅文)》报全媒体对缅传播为例
作者 杨立 李永斌 德宏传媒集团
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5月31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发表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国际传播工作,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努力方向,对我们进一步做好新时代国际传播工作,不断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媒体融合深入推进的新形势下,如何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5·31”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打造国际传播新型主流媒体,牢牢掌握国际舆论场中的话语权?结合德宏传媒集团《胞波(缅文)》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媒体转型之路的实践,我们认为,要深入推进媒体融合,积极拓展国际传播平台,不断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着力提升新闻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和水平。
一、巩固舆论阵地,发出传统主流媒体最强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做好新形势下的国际传播工作,要着力巩固既有的舆论阵地,充分发挥好传统媒体具有强大内容生产力、拥有专业化的新闻传播理念和运作机制以及权威性、公信力较强的品牌优势,不断提升新闻报道的深度、广度和高度,立足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国际传播中发出传统主流媒体的最强音。
作为中国唯一一份公开出版发行的缅文报纸,《胞波(缅文)》报创刊7年来,始终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以事实为主、以我为主,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宣传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宣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成就,宣传中缅两国高层互动、中缅两国的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以及外籍人员在中国就业、就医、就学、旅游、经商等法律法规和服务信息,讲好中缅两国合力抗疫、胞波情深的动人故事。同时,还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采访缅甸比较有影响力的人物,诸如缅甸副总统、缅甸商务部部长、缅中友好协会会长、缅甸驻华大使等,突出展示了中缅友好的正声音,传播了中缅合作的正能量。目前,《胞波(缅文)》报已覆盖中缅边境地区广大边民,并通过交流资料的形式发往缅甸曼德勒、腊戍、仰光、密支那、八莫等缅甸重要地区、部门和中国驻缅甸大使馆,为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德宏建设“沿边开放示范区”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二、拓展宣传平台,构建国际传播融媒体矩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在融媒体的背景下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必须顺应媒体深度融合的大势,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发挥新兴媒体的特点和优势,不断拓展国际传播的新平台和新渠道,根据境外不同读者获取信息的不同习惯和方式,全方位布局网络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宣传平台,打造国际传播的融媒体矩阵,实现适时、高效的国际传播。
《胞波(缅文)》报创刊以来,根据国内国际媒体的发展变化,结合自身实际,全力打造了中缅商情微信平台、胞波Facebook(缅文)、胞波Twitter(中英缅文)、胞波YouTube(缅文)、“缅甸之音”抖音、“缅甸之音”视频号6个对缅宣传新媒体平台,初步构建起对缅宣传的全媒体矩阵,在国内对缅宣传中走在了前列。截至2022年5月,“缅甸之音”抖音平台粉丝量达75万+;胞波Facebook(缅文)、胞波Twitter(中英缅文)共发布文章8500多条,粉丝数56012人,参与互动4.2亿人次,文章点击量3.2亿次,发文触及人数6.2亿人,参与互动人员95%是缅籍人员,对缅宣传的效应明显。2020年瑞丽疫情防控期间,针对缅籍在瑞人员的生活保障、核酸检测等一系列问题在网上形成网络舆情,胞波Facebook(缅文)、胞波Twitter(中英缅文)连续发送多篇文章正面回应,得到了很多缅甸网民及网络大V的转发。《胞波(缅文)》报纸媒和新媒体端密切配合,其中报纸共刊发相关辟谣信息6条,新媒体端发布相关报道11条,全球用户阅读量达到124万次,互动量达12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很好地维护了中缅传统胞波情谊。
三、注重细节与情感共鸣,从更具人文情怀的角度讲好中国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的理论研究,掌握国际传播的规律,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提高传播艺术。融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既要不断提升公信力和影响力,更要不断增强亲和力和实效性。这就需要我们更加讲究传播艺术,注重细节的表现与情感的传递,做到“以文载道,以情动人”。同时,在国际传播中要注重展现普通的中国人,用普通中国老百姓真实、立体、生动的故事,塑造可亲、可信、可爱的中国形象。
2022年1月28日,由《胞波(缅文)》报出品的讲述中国故事的全新缅文短视频栏目《胞波带您逛中国》上线。该栏目以新媒体作为阵地,在网络平台和境外社交媒体上发布、传播,用客观真实的镜头记录中国老百姓的生活,讲述中国老百姓的故事,重点展现中国德宏的经济发展之美、民族文化之美、社会和谐之美和自然生态之美,力求做到德宏元素、云南形象、中国视角、国际表达。《胞波带您逛中国》的短视频里,出现的大多是普通中国人的身影,如普通的中国农户、普通中国人过年、中国普通艺术家的故事等等。这些普通中国人的真实故事,引起了缅甸网民的广泛关注。
四、“借嘴说话”,用好国际面孔传递中国声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推动我国同各国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做好新时代国际传播工作,需要各媒体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和优势,积极开展与国外媒体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在交流中加深了解、增强互信,在合作中增进感情、加强交流。与此同时,在媒体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要善于借助国外媒体记者和国际友人之口来讲述中国故事。通过加强与国外媒体间的人文交流,开展富有特色的媒体合作,借由国外媒体记者和国际友人之口讲出来的中国故事,更加契合对象国受众的兴趣点,对于对象国的受众也更具说服力。
近年来,《胞波(缅文)》报积极开展与缅甸媒体的交流与合作,初步建立了与缅甸主流媒体的合作机制。2018年4月,组织开展中缅联合采访,邀请缅甸主流媒体与德宏州内媒体开展联合采访,缅北记者协会会长吴特奥等一行5人开启了他们的“体验中国德宏行”。此次联合采访活动,以国外体验者的文化视角和表达方式,借助境外主流媒体及社交媒体讲述他们亲身经历的中国故事,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吴特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评价道:“中国的共享经济、高铁技术以及中国德宏的脱贫攻坚故事是值得缅甸及全世界学习的。”2020年1月17日至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缅甸进行国事访问。这是时隔19年,中国最高领导人再次访问缅甸。《胞波(缅文)》报与德宏传媒集团新媒体中心共同策划,采访了20位常年生活在中国德宏的缅籍人士,包括大学教师、企业家、专家学者、艺术家、商人和普通务工人员,制作了《习近平明天访缅,德宏缅籍人士用这样的方式表达期待》融媒体产品,以缅籍人士的视角,讲述他们在中国、在德宏生活工作的所见所闻、所感所盼。节目从2020年1月16日起在“德宏发布”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并同步在德宏网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端以及海外主流新媒体平台Youtube、Facebook、Twitter等推出。此外,《胞波(缅文)》报还与缅甸克钦邦《密支那新闻》报建立了稿件互换和境外赠阅发行机制,双方的稿件每期都会出现在对方的版面上,与此同时,《密支那新闻》报还承担了《胞波(缅文)》报的境外赠阅发行任务,真正实现了“借嘴说话”“借筒发声”“借台唱戏”,迈出了德宏媒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第一步。
总之,融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需要更加丰富多彩、生动立体、亲切自然的国际表达。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做好新时代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意义,深入理解国际传播和媒体融合的新内涵,遵循国际传播规律,提高国际传播艺术,不断拓展国际传播平台,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让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传得更远、更广、更响、更动听。
(责任编辑 龙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