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服务导向,增强贫困群众参与信心
为贫困户参与合作社发展产业扶贫,云南省变管理为服务,坚持以服务为导向,全方位为合作社发展产业扶贫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有力推动了合作社发展产业扶贫。
加强宣传培训。全省各地分级建立了农民合作社培训制度,大规模开展了农民合作社理事长、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培训,不断提升农民合作社经营人才支撑。截至目前,全省各地区开展各类型产业技术培训136.4万人次,开展技术服务93.9万人次,使基层干部、扶贫干部和贫困群众了解熟悉产业发展合作社发展的相关政策和举措,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市场运行机制,帮助有合作意愿的贫困户依法申请、注册合作社,根据当地实际,选择合适的扶贫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扶持手段多样。合作社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支撑,云南省通过财政、税收、金融、人才、科技等政策和举措进行大力扶持,增强其带动贫困户增收能力。同时,在土地经营权流转、用地指标、道路建设、用水用电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将合作社作为承载国家涉农项目、创新财政支农方式的重要载体。各级农业部门将合作社带头人培养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和紧迫工作,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制定《关于加快推进产业扶贫的指导意见》《关于创建“一县一业”示范县推进打造“绿色食品牌”的指导意见》等综合性文件和《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专项文件,促进合作社建设和产业发展。2017年下达了3341万元中央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257个合作社发展,带动4005户贫困户入社。
强化规范管理。云南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引导合作社健全规章制度,严格依法办社依章办事。一是帮助合作社进行产品认证、注册商标。2018年,引导省市县三级农业科技人员1749人,组建产业专家组370个,覆盖全省88个贫困县,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已进行产品认证20个,注册商标200家。二是帮助指导合作社开展农社对接、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和网上销售等对接服务,促进农产品销售。2018年贫困地区野生食用菌、蔬菜、咖啡等进入百胜餐饮全国供应链,全省73个贫困县列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阿里巴巴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电商数据报告显示,云南地标农产品电商品牌8个,仅次于浙江省居第二位。三是帮助合作社做大做强产业链条,推动合作社进入流通、农产品加工领域,尽快增加资产,实现合作增收。把小规模生产经营连接到国内大市场,做好农产品销售工作。组织全省70个贫困县(市、区)的120家企业参加了全国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行动,现场共签约24笔、总金额1355万元,达成意向性合作协议90笔、金额1.46亿元。四是加快推进合作社规范发展。清理“空壳社”、激活“僵尸社”,加大对不规范的合作社清查、清理和注销的力度。
(责任编辑 王大林)
作者 詹筱媛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郑欣峰 云南省昆明市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
原载2019年《社会主义论坛》第10期“专题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