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期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社会主义论坛 >> 2019年 >> 第10期 >> 正文
积极引导贫困群众融入合作社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24日 11:57:04  来源: 社会主义论坛
分享至:

  坚持利益导向,增强贫困群众参与动力

  云南省在推进合作社发展产业扶贫过程中,充分体现并突出合作社发展产业扶贫带动脱贫的内涵,发挥了产业发展对贫困户脱贫增收的带动作用,确保贫困户有长期稳定的收益,避免产业扶贫“扶富不扶贫、扶农不扶业、产业不带贫”情况发生,有效激发了贫困户参与合作社发展产业的动力。

  创新带贫减贫。云南省遵循市场规律,结合各地产业发展实际、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状况、贫困户发展意愿,进一步建立健全和规范龙头企业绑定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绑定贫困农户的“双绑”机制,建立健全带贫减贫机制,打通产业到户的精准扶贫路径。围绕重点产业,实行“一企一策”培育龙头企业,精择优质龙头企业参与“双绑”工作。目前,全省参与“双绑”的农业龙头企业1726户,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5户,省级龙头企业399户,州(市)级龙头企业631户,县级龙头企业671户。

  创新利益联结机制。紧紧抓住合作社的桥梁联结作用,引导企业主体、合作社和贫困群众完善利润分配机制,形成利益共享,以产权为基础,建立交易额返还和股份分红相结合的利益分配机制。在全省农业龙头企业中筛选培育100家扶贫龙头企业,通过生产合作、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生产托管、劳务合作等多种形式,与贫困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引导企业和合作社通过相互入股方式实现利益联结,鼓励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和贫困群众以土地、劳务、资金等入股合作社,合作社集中资源入股企业,解决产业基础的规模化和节约化问题。截至2018年,全省3.3万个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带贫,覆盖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12万人,占全省有产业发展条件建档立卡贫困户总人数的89.3%。2018全省通过发展农业产业脱贫50万人。

  建立支撑保障机制。云南省为确保扶贫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构建了政府、金融和保险有机结合的支撑保障机制。一是政府为合作社发展产业扶贫搭建融资平台。2018年全省用于产业扶贫的资金达181.47亿元,占扶贫专项资金和涉农整合资金总额比例的36.62%。积极筹措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1.4亿元,安排了16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设立了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子基金,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贫困户产业发展解决融资难问题,支持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二是金融部门为合作社发展产业扶贫提供信贷服务。金融部门创新涉农金融服务产品,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降低贷款门槛,加大对贫困户信贷支持。2016年至2018年,全省累计贷款金额281亿元,贷款户数62万户次,风险补偿金总额11.64亿元,实现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贫困县全覆盖。三是保险机构为产业扶贫构建风险抗御保障。目前全省共实施水稻、玉米、油菜、甘蔗、橡胶、青稞、能繁母猪、奶牛、牦牛、藏山羊10个品种的农业保险财政补贴项目,有效分担了贫困户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所承受的损失,增强贫困群体再发展能力,为贫困户参与合作社发展产业扶贫提供坚强的保障。

  坚持精准导向,增强贫困群众参与活力

  云南省在合作社发展产业扶贫上坚持精准发力,做到了“四个精准”,即产业选择精准、经营方式精准、支持方式精准、贫困人口受益精准,提高贫困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增强了贫困群众参与合作社发展产业扶贫的活力。

  产业选择精准。在推进合作社发展产业扶贫过程中,云南省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坚持以特色产业和生态产业为主,重点支持贫困村发展种养业和传统手工业,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昆明市斗南镇花卉产业、临沧市博尚菜籽油、丽江市他留乌骨鸡等被列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典型;适合什么就发展什么,临沧市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就比较适宜种植坚果、弥勒市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适宜发展葡萄产业。推进农旅融合,是云南省打造旅游扶贫的新引擎。近年来组织开展了全省50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动态调整,落实了由县(市、区)和乡(镇)重点培育的1994户旅游扶贫示范户名单。

  经营方式精准。通过产业发展激发生产经营活力是确保贫困户受益的关键,既事关生产力发展,也涉及生产关系调整。云南省不少贫困地区不断探索经营方式和模式,取得较好成效,积累了不少经验,为产业精准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普洱市思茅区泉源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经历了松散经营—合伙经营—建立合作社—实行规模化经营的过程,是一个集规模家禽养殖和特色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已拥有社员727多人,少数民族占80%以上;采用“支部+合作社+公司+品牌+基地+农户+互联网”的管理模式,将扶贫资金量化为股本分配到每个贫困人口,确保了贫困人口长期稳定收益。保山市隆阳区依托龙头企业组建“万户富”生猪养殖发展联盟,以“母猪寄养、仔猪赊养、仔猪托养”3种模式,其中,母猪寄养模式,共有10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共发放、养殖种母猪309头,带动增收115万元,户均增收1.12万元。

  帮扶措施精准。云南省注重从产业项目、支撑体系、融资方式等三方面来综合考虑,全面推进。这样“好钢用在刀刃上”进行“靶向治疗”支持才能踩到点上,不会偏离轨道。保山市龙陵县推行“政府+协会+组织”“财政+金融+项目”融合机制、加快产业技术培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破解脱贫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动力不足、规模弱小的难题,达到了帮扶措施精准、贫困人口就业、产业发展的目的。全县石斛净栽培面积达730万平方米,实现石斛鲜条产量3200吨,农业产值4.5亿元,培育规模以上企业8家、专业合作社37户,带动4.8万人脱贫致富。

  贫困人口受益精准。云南省在推进合作社发展产业扶贫过程中,坚持做到扶贫对象聚力贫困户、增收时效有序到贫困户、扶贫资金挂钩到贫困户、考评验收明确到贫困户,产业扶贫为了贫困户,合作社发展带动贫困户。临沧市临翔区芳辛果蔬种植合作社,组织群众发展蔬菜生产,辐射带动全乡14个村135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蔬菜种植1500亩,实现5528人脱贫。

责任编辑:苏宇箫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