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云南的宝贵财富,也是云岭大地最基本的生态省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云南始终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在社会主义建设各个时期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不断深化省情认识,确立了“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辩证关系,主动担当国家和区域的生态责任。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努力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战略发展定位,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体系,守护绿水青山,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走出了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深植人心,不断升华。70年来,云南对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认识与践行不断向纵深发展,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朴素的环境保护观念到改革开放时期生态可持续发展观,践行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再到进入新时代以来的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生态建设理念不断深化、升华,形成了立体化、全域性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体系。新中国成立初期,云南生态建设主要围绕如何发展生产、增加粮食产量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温饱问题而展开,在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农业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等农业保障性生态建设,开展全民植树造林,进行城乡环境治理和工业“三废”治理的过程中,逐步培育、贯彻了环境保护的基本理念。改革开放以来,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成为这一时期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重心。云南坚决贯彻中央关于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政策,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行动更加有力,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努力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进入新时代,以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为目标,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践的各个方面和过程之中,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理念深植云岭大地,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责任深入人心。1985年冬,数以万计的红嘴鸥首次从西伯利亚飞抵昆明市越冬,形成海鸥与游人相戏的独特市观,成为生态文明理念深植云岭大地的生动写照。
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有力,成效卓著。70年来,污染防治从单项、局部、被动治理到综合、全面、积极治理,污染治理格局发生深刻转变,治理力度更加有力,治理范围更加全面,治理举措更加有效,治理成效更加显著。云岭大地正抒写着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城乡更加美丽的壮丽诗篇。20世纪70年代初,云南积极响应中央关于工业污染的“三废”治理和回收利用的号召,成立专门的“三废”治理机构,严格督促引导新旧工矿企业做到“三废”的综合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效。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处理发展与保护关系中出现了偏差以及监管力度不到位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局部地区和局部领域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凸显。为此,云南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建立污染限期治理、污染达标排放等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出台若干有针对性的政策法规,重点工业污染、重点流域污染、九大高原湖泊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立足努力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制定更加具体的措施和行动计划,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八个标志性战役”,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以革命性措施抓好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确保九湖水质稳定好转、以长江为重点的六大水系水质持续改善。启动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加强公共治污设施建设。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云岭大地的天空更加蔚蓝,被誉为“高原明珠”的九大湖泊碧波荡漾,江河更加清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