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人民拼搏奋斗的精神,照亮昂扬奋进的伟大征程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祖国的需要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毕业季的东北林业大学校园,回响着80岁的校友吕秉臣半个多世纪前的毕业故事。
为响应国家号召,包括吕秉臣在内的47名东北林业大学毕业生奔赴塞罕坝,成为塞罕坝建场时唯一一批大学生。
风沙蔽日、一年无霜期只有50多天、最低气温达零下43摄氏度……彼时的塞罕坝,可谓“苦寒之地”。
置身荒野,住马架房、窝棚,吃莜面疙瘩和咸菜;观测气象、看护幼苗,通宵达旦、熬红双眼;久居深山,有时需要6个交换台才能获知家人的讯息……立志于塞罕坝的生态恢复,再苦再累,挡不住这群年轻人前进的脚步!
青丝渐成白发,脸庞满是岁月留痕。
吕秉臣在内的三代人,用青春与奋斗换来塞罕坝苍翠连绵、松涛阵阵。荒芜之地树立起的绿色地标,亦是一座礼赞奋斗的精神丰碑。
让荒漠变绿洲,让天堑变通途。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
中国高铁、“中国天眼”、港珠澳大桥……这些标志性工程,是中国人民自力更生的见证,更是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书写。
身着迷彩服,手机铃声设成冲锋号,见人敬军礼……
以“扶贫志愿者”身份来到湖南石门县薛家村,退伍老兵王新法不改军人本色,投身于另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带人加固河道,架起5座桥;爬山越岭,铺设管道引来山泉水;组织村民规划生态茶园,让薛家村有了“绿色银行”……村民们越来越离不开他。
然而,就在王新法和村民商量修改村里第六座桥的设计图时,他突然捂着胸口,一头栽倒在地上,再也没有起来。
薛家村,是英雄长眠的地方。
88年前,红四军68名战士在这里的剪刀峡壮烈牺牲,当时村民将他们散落的遗体掩埋起来。为了“请烈士回家”,王新法掏出退休金,在薛家村六塔山建烈士陵园。
王新法自己,成为守望这片山水的第69位“英魂”。
在反贫困斗争的战场上,王新法的故事仍在延续。姜仕坤、黄文秀、张秀代……一个个倒在扶贫一线的平凡英雄,诠释着中华民族对天道酬勤、奋斗必胜深入骨血的信仰。
一排排藏式新居,一所所新校园,一座座新医院,一片片商贸新区,一条条宽阔道路……漫步于青海玉树街头,美丽新城向世人展现着灾难之后中国人民不屈的生命力。
从唐山到汶川,从洪水到非典,从外交封锁到西化、分化、围堵……无数严峻挑战见证了,没有什么能阻挡中华民族昂扬奋进的脚步。
从王进喜到时传祥,从焦裕禄到廖俊波,从袁隆平到樊锦诗,从黄大年到张富清……新中国70年的史册里,写满了中华儿女撼天动地的奋斗故事。
在奋斗中推动历史进步,在奋斗中创造历史成就,在奋斗中奏响新时代凯歌。
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3%,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37万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1%……2019年上半年,国际国内形势纷繁复杂,而中国经济迎难而上、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依然坚定。
新中国成立70年,改革开放40年,坚定沉着战狂澜的背后,是无数普普通通的中国人,以默默无闻的奋力奔跑,积淀起国家在乱云飞渡、风吹浪打中的从容底气。
在风雨与荣耀交织的历史进程,在光荣与梦想汇聚的伟大时代,民族精神赋予国家前所未有的自信气质,中国人民风雨无阻、高歌行进,向着更加光明的未来阔步前行!
作者 吴 晶 何雨欣 施雨岑 新华社记者
原载2019年《社会主义论坛》第9期“壮丽七十年 奋斗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