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丽江市旅游业通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突破,产业规模日益壮大,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品牌效应不断扩大,旅游经济指标快速增长,成为丽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但是在全民旅游、全要素旅游、全产业链旅游的新背景下,客源结构、消费需求、市场环境不断变化,丽江旅游“老品牌”不再木秀于林,传统旅游模式和管理模式因为消费结构的变化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丽江旅游业已走过了成长巩固期,现正处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需要全方位布局,开拓创新、融合发展,用全新理念和举措抓服务、抓管理、促转型,不断提升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发展规模、产业质量和综合效益上实现新的跨越。认真分析丽江当前的旅游发展现状,推动丽江旅游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把丽江打造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游客群体与旅游空间的关系
丽江旅游发展取得重大成果的一大表现就是游客接待量的快速增长,游客接待量从1995年的84.5万人次增加到2018年的4643.3万人次,增长了54.9倍,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游客年均增长接近30%,2011年突破1000万人次,2013年突破2000万人次,2015年突破3000万人次,2017年突破4000万人次。随着丽江机场4E级改扩建、铁路动车开通及开行数量加密、丽攀高速等高速公路网即将建成通车等“铁公机”交通通达条件的改善,势必带来丽江游客激增。与此同时,空间布局失衡、发展不均衡、全域旅游发展滞后的矛盾日益凸显。丽江古城、玉龙雪山、泸沽湖等成熟老牌热点景区“超负荷”运转;老君山、程海等景区还未发挥好最大的资源优势,建设相对滞后;乡村旅游主要集中在热点景区周边,未能全面辐射带动;受地理区位、交通条件、产品开发和游客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永胜县、华坪县旅游发展滞后。庞大的游客群体高密度集中在几个核心景区,特别是暑期、黄金周等旅游旺季,物理空间狭窄、核心区域超负荷运转等带来的一系列负面效应使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更加凸显。
面对这一矛盾,需要从空间维度、产业维度全面统筹一区四县旅游资源,进一步优化旅游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实现物理空间和产品业态拓展。按照“大滇西旅游环线”和“三廊一圈”的战略布局,构建主体功能定位清晰、旅游资源高效利用、旅游经济优势互补、综合管理规范有序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强化基础设施和旅游项目建设,以发展旅游带动“金沙江绿色经济走廊”建设,在“丽川经济走廊”中培育和拉动沿线华坪县、永胜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以丽江机场、泸沽湖机场为基础打造好“空中经济走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观光农业旅游,结合高速、高铁的开通,加快沿线和永胜、华坪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开发,加强包装、宣传、推广,积极引导分流游客,实现城乡旅游资源互补、城乡旅游市场互动、城乡旅游协调发展,促进全域旅游,融入“大香格里拉旅游圈”。
产品供给与游客需求的关系
从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来看,丽江的旅游产业要素与游客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合理化、精细化、特色化、定制化程度不高;以大众观光旅游为代表的门票经济仍然主导着市场,旅游线路老化、旅游产品同质化,旅游购物创新不足,旅游特色餐饮发展未能形成品牌,体验型、度假型、养生型、康体型、创新型高端旅游产品较少,产品开发与文化体验的结合度较低。不仅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旅游市场需要,更难以满足“商、养、学、闲、情、奇”新的旅游六要素带来的新诉求,旅游产品结构有待完善。门票降价和逐步取消景区景点门票是未来旅游发展趋势,这就倒逼市场必须进行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旅游产品档次和品质。在现有“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基础上,不断开发新产品,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加快发展旅游新业态。打破目前以观光为主、休闲度假产品档次不高、产品不够丰富的局面,向文化体验旅游,乡村旅游、健身休闲体育旅游,以地方特色为代表的商业街区旅游、生态旅游、航空旅游、自驾车和房车营地、旅游小镇等多层次、多样化的产品体系转变。
要深度开发文化体验旅游产品,以丽江古城为核心,整合黑龙潭景区、束河古镇、白沙古镇等文化旅游产品,打造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精品线路;推进品牌景区产品建设,保护利用好丽江古城及玉龙雪山两大国家5A级旅游景区优质资源,通过改善游览环境,合理控制游客数量,提升服务质量,规范和完善解说系统,提升景区之间交通直达性,完善国家5A级旅游景区精品游线路策划与组织,打造一批面向高端消费需求的衍生旅游项目,不断增强现有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旅游价值;大力扶持乡村旅游产品,坚持“一县一特色、一村一精品”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发展新型乡村生态旅游,引导乡村旅游向国际化发展;重点打造特色旅游小镇产品,在大研、束河、石鼓、永宁国家级特色旅游景观名镇的基础上,支持一批经济强镇、区域重镇和文化旅游名镇,完善旅游接待要素,扩大旅游接待规模,推进特色旅游小镇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