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社会主义论坛 >> 2019年 >> 第3期 >> 正文
全力完成云南“三农”工作攻坚任务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14日 09:56:27  来源: 社会主义论坛
分享至:

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攻坚任务

以建设“产业生态化、居住城镇化、风貌特色化、特征民族化、环境卫生化”的美丽宜居村庄为目标,以加强村庄规划管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短板。

结合农村人居环境现实,加快开展改路、改房、改水、改电、改圈、改厕、改灶和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七改三清”综合行动的步伐,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发挥农村居民的主体作用,建立保洁队伍、垃圾日产日清,实行“户集、组收、村运、村处理”的管理模式,做到整个村保洁全覆盖,确保条条道路有人扫、处处垃圾有人清。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从典型示范转向面上,下大力气重点抓好农村厕所革命,彻底消灭露天粪池,积极引导农户家庭改厕,重点抓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及村庄清洁行动等任务,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更快更好地取得实质性进展。

建立村级环境整治工作小组,强化村集体组织的领导和分工协调,使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在组织上得到保证,在行动上使攻坚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坚持宣传教育先行,利用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张贴标语广泛宣传,利用村干部工作会议、村党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小组会议,强调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和这项工作带给每个群众的好处。号召农村居民积极行动起来,自觉保护环境设施,珍惜环境卫生,营造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氛围。

依托云南省最具优势和转化性的生态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针对目前农村发展实际情况,建设旅游特色型、美丽宜居型、提升改善型、自然山水型和基本整洁型各具特色和内涵的新村寨。全省农村要因地制宜、示范先行,根据地理、民俗、经济水平和农民期盼,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集中力量一步一步完成既定任务。坚持先易后难、先点后面,合理安排任务和建设时序,通过试点示范引领,总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点面结合带动整体提升。

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联动完成系列攻坚任务

完成云南省“三农”系列任务,要以建设生态文明排头兵定位为遵循,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绿色乡村,倡导绿色生活,开展绿色扶贫,打造绿色窗口,坚定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之路。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创造了全省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业态、新经济类型,确保生态特色的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而且通过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系列工程促进农村土地改革的深化,形成有效的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和良好的社会秩序,全省农村以“乡村美”有效融入“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的新时代。

在农村实施的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石漠化治理、坡耕地综合整治、水生态治理、生态移民、国家公园建设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和山水林田湖草综合建设,不仅体现农村居民安居乐业的愿望,而且大量的耕地、林地、草原、湿地、水等生态资源获得修复、获得释放,扩大了产业发展的空间格局。以耕地为例,2016年以后实施对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工作,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既保护了耕地资源,又有效支撑了产业结构调整后的土地保障,对按期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扎实做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收尾工作、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的农村深化改革硬任务作用明显,也为完成全省粮食安全保障硬任务和提供重要农产品硬任务夯实了基础。

在农村积极实践的生态农业、生态牧业、生态林业和生态旅游业四大生态产业,提高了生态产业融合度和集群效益,使农村经济类别和产业形态丰富多样。如生态农业依托云南省丰富的资源、宜人的气候和民族农耕文化多姿多彩的特征,将传统小规模的特色农业生产与全域乡村休闲旅游密切结合,增强乡村特色农业的经济附加值和文化附加值,形成一种新型农业产业形态。生态林业产业集群逐渐形成,在纵向上推进林业全产业链建设发展,在横向上林业第一产业联动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效益明显,对于促进云南省“一方水土养富一方人”发挥了关键性作用。生态旅游“行游住食购娱”六个要素的延伸,涉及城乡经济活动门类可达100多个行业,使旅游所带来的产品提供和服务提供在一、二、三产业之间广泛交融。由农村居民深度挖掘乡村本土资源,提供层次丰富、内涵深刻的旅游产品,不仅提高了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农户还自发投入资金建客栈、开办农家乐,农户有了多种经营、多种收入,增强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顺应地形、植被、水体等自然因素,建成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等地理生态标志明显的村寨,打造全省农村各美其美、生态宜居的家园,更加体现农村生态空间的自然属性,更加拓展以提供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为主体功能的保护性生产、保护性生活空间。在生态宜居农村建设中,加强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古树名木及古建筑、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不断挖掘、培育民族聚居村寨自然生态观和传统生态保护观,以民族传统文化符号建设公共设施,优化院落布局,使融合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为一体的生态村落渐成主流。

强化完成各项攻坚任务的举措

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学懂弄通做实,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筹安排好“三农”工作各项硬任务的执行期和执行细节,明确今后一段时间“三农”工作的基调和根本遵循。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遵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优先考虑干部配备、优先满足要素配置、优先保障资金投入、优先安排公共服务,结合硬任务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在资金分配、公共投资和政策制定上优先满足农业农村发展需要,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完成“三农”工作硬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强化五级书记抓各项硬任务的制度保障。加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建设,选优配强“三农”硬任务工作干部队伍,把能干会干愿干的干部部署到完成硬任务的第一线,突破硬任务的核心难点。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让他们成为云南省“三农”发展建设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

(责任编辑 从永刚)

作者 肖 迎 云南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原载2019年《社会主义论坛》第3期“特别策划”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苏宇箫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