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9月26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云南省委共同主办的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研讨会在昆明举行。会议聚焦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锲而不舍推进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展开深入研讨。云南理论网本期“滇云理论汇”专题推出与会专家学者的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引领中国、影响世界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学术和编审委员会主任 陈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改革发展正处在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于进一步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力量,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引领中国、影响世界,就要进一步深刻把握和运用宣传思想理论工作的客观规律,增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就要进一步深刻总结和运用我们党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功经验,提高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能力和水平;就要进一步适应新时代形势任务发展的要求,把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摆到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就要进一步深刻总结和运用这一科学理论走向世界的成功经验,更好地为世界发展和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阅读全文】
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转化、逐步深化是理论大众化的根本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贯穿始终、贯穿全部的,是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转化、逐步深化中,真正让理论深入人心、深入大众、深入社会。
理论的本质是实践的,实践的逻辑是理论的,广大群众只有从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融入、印证、强化中,才能真正接受、理解、信服、遵循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我们的理论宣传、教育、普及工作,将这一理论品格充分展现出来,就能有效推进新思想大众化。理论大众化,要讲清理论的实践根据,确立理论的科学性;要展现理论的实践证明,增强理论的信服力;要解读实践的难点问题,彰显理论的逻辑力;要掌握理论的实践运用,体会理论的指导性;要推动实践的理论飞跃,实现理论的人民性。【阅读全文】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三大逻辑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 杨正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亿万人民的伟大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为价值追求,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活的灵魂,把全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以高度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理论品格,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中展现出巨大的真理力量,彰显出强大的鲜活生命力。
这一光辉的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而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在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上下足功夫。【阅读全文】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品格与大众化路径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院教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郝立新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是新时代的需要,人民群众的需要。当前,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从根本上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其最新成果在内容和形式上真正贴近人民群众,成为人民群众所自觉接受的理论。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品质看,理论的人民性与大众化有着直接内在的联系。人民性是大众化的基础和依据,大众化是人民性的要求和体现。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本土化”的重要维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理论创新的重要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坚持人民性品格、推进理论大众化方面作出了表率,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一、坚持人民立场,全面理解和着力推进大众化;二、坚持以理服人,把时代性、科学性与人民性结合起来;三、自觉树立良好的学风,力求在表达形式上做到通俗化;四、讲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故事,使之在群众中广泛传播、深入扎根。 【阅读全文】
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副校(院)长 欧黎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这集中地反映了对我们正在进行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要求,强调的是“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蕴含着凝炼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形成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深邃思考和战略考量。
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研究走深走实,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必须高度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是高度注意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二是在完整地、准确地、全面地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工夫;三是高度注意在实践中坚持“三个着眼于”的实践要求;四是高度注意切实端正理论学风。 【阅读全文】
在新形势下更好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事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助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单继刚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只有认真加以研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才能更好地推进这项事业。
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做好以文字为载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的工作,持续改进文风学风,用鲜活的语言、生动的事例来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我们要积极运用科技进步成果,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优势,努力打造创新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作品。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永远在路上。在当今时代,我们要向艾思奇同志学习,学习他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事业为己任的责任担当,学习他精益求精、不断超越自我的理论勇气,学习他关注中国现实、解决中国问题、探索中国道路的家国情怀。【阅读全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陈培永
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和开辟新境界,应基于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时代会开辟思想的新境界,会赋予思想以原创性。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观察时代、引领时代的学说,作为执政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它必须不断开辟新境界,必须不断做出原创性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观,回答了几个问题:第一,为什么要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第二,到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第三,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第四,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五,怎么回应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错误观念;第六,如何借鉴吸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借鉴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个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观、社会主义观、改革论、发展论、治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政党论、人民论、革命论、意识形态论等内容。
我们必须立足于中国社会的状况和走向,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系列时代命题、重大判断的理解、研究和阐释。【阅读全文】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呈现的两个特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欧阳英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正在呈现出以下两个重要特点:
一是由以往倚重体系意识,转向更加重视或突显问题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强调“问题意识”的建立,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发展的重要体现。问题是矛盾的具体表现,矛盾是问题存在的根源。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问题。因此,只有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问题与解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都是针对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提出的,是问题中的思想,思想中蕴含着“问题”,“问题”中呈现出思想。
二是由过去偏重科学认识,转向科学认识与价值认识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包含了揭示社会发展本质及规律的科学内涵,又具有反映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追求人类解放、建立美好社会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人文关怀、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或价值目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发展,正在不断适应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要求,成为当今社会发展基本理念的哲学基础。【阅读全文】
从四个方面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理论学习宣传创新
云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张瑞才
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的“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要求,要从边疆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从四个方面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理论学习宣传创新。
理念创新。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有效实现形式,挖掘边疆民族地区大众化的本土资源,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边疆民族地区干部群众听党话、跟党走。
体制机制创新。突出民族特色,发挥好民族语言作用,把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及时翻译为民族语言文本,发挥基层民族宣讲团的作用,如云南的“五用宣讲团”和“梅葛宣讲团”等。
载体平台创新。要认真搞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活动,打通理论学习宣传“最后一公里”,构筑起民族地区理论学习宣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多维的渠道和途径。
方式方法创新。通过宣传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来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战斗力、感染力。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文艺作品和其他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中,通过民族地区民族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在满足干部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中宣传党的创新理论。【阅读全文】
云南日报黄喆春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