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期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社会主义论坛 >> 2020年 >> 第6期 >> 正文
为何如此倾力 只因爱得深沉(上)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16日 16:11:31  来源: 社会主义论坛

  历经5年的奋斗,终于迎来了贫困县退出国家评估检查,我们已经准备好了,但又觉得一些工作没有做好。也是,脱了贫,群众又有了新的美好生活愿望;脱贫了,又将成为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2020年4月20日上午,在汇报了永胜县脱贫攻坚基本情况后,我接受了评估组的访谈,与来自江西财经大学的顾勇、王拓、王青等专家老师分享了这一路的艰辛与幸福,不经意间,我的眼里含满了泪水,因为我们肩上扛的使命太沉,我们对贫困群众爱得太深,我们走过的这一路实在太艰辛,而今4月的永胜,春暖花开,瓜果飘香,从县城到乡村,人们都在传递着一个消息——永胜就要脱贫摘帽了。

  我是2015年12月9日到永胜报到的,记得宣布任职的当天,就去昆明参加全省脱贫攻坚大会,脱贫攻坚是本届县委的第一政治任务,县委是一线总指挥部,县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我和全县人民一道就要向着贫困发起冲锋了。

  全县15个乡镇,下乡的第一站,我选择了鲁地拉,那是永胜边远、艰苦、贫穷的代名词。时值寒冬,通往鲁地拉的公路崎岖坑洼,灰坨坨的茅草房,淹没在大山深处的雪地里。走进东乐村的傈僳人家,感受不到生活的气息,简陋的茅草屋里,老人蜷缩在火塘边,苦熬着艰难的日子,餐具与猪食混杂一地,年轻人怕生,都躲到邻家去了。我无法与他们沟通,看看住的地方,两层茅屋,一楼是畜圈,二楼住人,盖的被子单薄,粪气扑鼻。听毕志荣书记介绍,鲁地拉的傈僳族生活状况大抵如此。

  次日,前往格克,从东乐出发,正在开挖江边悬崖公路,走走停停,不见一丝绿意,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一派苍茫、悲壮,风雪里,唯有那狗的叫声,依稀传来生命在抗争。到了麦叉拉村委会,破旧的房屋,泥泞的院落,村干部的工作条件那么艰苦,说是干部,也是农民,他们对摆脱贫困没有信心,他们不愿打破千百年来不变的日子,不说贫困的乡亲。乡村干部对岁月轮回的习惯,没有更多美好生活向往,是让我最沉重的。去格克的路正在修,加上风雪阻路,我们只好返程。乡里的干部介绍说,格克、东江,至今还不通路、不通电,这就意味着数千群众仍旧生活在与世界隔绝的大山深处。总书记“不让一个民族掉队”的话语回响在金沙江河谷。

  从鲁地拉回来,一个十分严肃的课题摆在面前,千条万条,交通是首条,路不通,样样不通,要么易地搬迁,要么改善基础。现在回过头看,县委,主要是我,对易地搬迁政策吃得不透,对这样的民族整体素质状态搬出去存在畏难情绪,好多次,财政部、省、市下来的领导希望我们下决心搬出去,最初,思维局限在一乡一镇之内搬迁安置,布局了27个安置点,无外乎只是搬到了公路边,修建了安全稳固的住房,不能根本摆脱那山那水束缚下的贫困。后来,聚焦深度贫困,搬了609户2258名贫困群众到县城集中安置,这过程,无比艰难,故土难离,舍不得、丢不掉自己的穷窝窝。为动员搬出来,逐级下死命令,乃至每签了一户搬迁协议都成了一种成绩,在微信群里分享。

  2016年,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新战役,永胜首战交通与就近集中安置两件大事。当我走遍了永胜大地,行路难的问题越加沉重。第一个问题,未通高速公路。适逢云南“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我们抓住机遇,使横贯东西南北的三条高速公路规划进了国道省网。征地拆迁的任务十分艰巨,我和县长挂帅出征,人大政协给力,陈正江副主任、成联柱副主席坐阵指挥调度,抽调精兵强将,成立征迁指挥部,压实沿线乡镇一把手责任。在脱贫攻坚最苦最难的时候,我们完成了三条高速公路征迁任务,高速时代就要到来,必将提速永胜大发展。第二个问题,六个山区乡镇通行能力弱。县委、县政府在这个问题上高度统一,下决心改扩建羊坪、光华、松坪、大安、东山、鲁地拉等六个乡镇通乡油路,共154公里,投入4.68亿元。如今,每当走在通畅的去乡油路,我就充满对大山的希望。第三个问题,乡际、村际不连通,看着很近,走去很远,从这乡到那村,常走回头绕行的路,金沙江沿线、冷凉山区乡村串不起来。永胜投入2.7亿元实施乡村连接通达工程,形成了不再回头的乡村路网。第四个问题,村组不通达。因为居住分散,组组通达难。我们通过以奖代补政策,每公里补助10万元,激励乡村干部、基层群众出地投劳,完成了67条450公里村组通达工程。交通,依然是贫困山区的瓶颈,“十四五”时期,我们要实现组组硬化。

  2017年,我们消灭了茅草房。为了户户安居,国家实施了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搬迁等项目,而永胜县特有1662户茅草屋,必须消除。由于没有项目支持,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主要是资金筹措难,而且只有全部由政府承担,因为茅草屋里的家庭,贫穷致深。有一天,县长从东山、鲁地拉回来找到我,表达了下决心消除茅草房的迫切心情。我们在鲁地拉召开了现场动员、推进大会,各乡镇日夜奋战,终于让永胜大地不见了象征着贫困的茅草房。

  改革开放以来,在共同富裕的路上,城乡之间、坝区与山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凸显,摆脱贫困成了全面小康最大的短板。永胜的脱贫攻坚,聚焦一江一山,突出傈僳族与彝族。金沙江干热河谷带、冷凉山区,生存条件恶劣,民族发育程度低。彝族同胞具有抗争的精神,年轻人大都出去打工了,仅羊坪乡,在外务工的年轻人达1571人,他们把希望与未来都寄托在下一代,在彝族地区,没有一个孩子因贫失学辍学,都竭力想办法让孩子到坝区、到城里接受更好的教育。在县城,大量的山上彝族迁居租房,照顾娃娃上学。为了与命运抗争,居住在高寒山区的彝族人自发投亲靠友,向更适宜生存的温热地区迁徙,规模达482户2171人,最长的已近30年。当初,他们也曾付出过代价,并不是凭白无故地来到新的住地,大多是与迁入地的熟人朋友私订契约的,有的是因为那时政府管控不严迁到了国有林地,到了现在,户口迁不了,老家回不去,成了全面脱贫路上的一个历史问题。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苏宇箫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