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期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社会主义论坛 >> 2020年 >> 第6期 >> 正文
云南石漠化片区脱贫攻坚的实践路径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16日 16:12:30  来源: 社会主义论坛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石漠化片区扶贫开发的成功经验,为人类如何在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下实现生态修复,获得生态恢复与贫困治理的有机结合提供了有效模式。为全面阐释云南石漠化片区扶贫开发模式的内涵,这里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曲靖市师宗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作为案例进行描述。

  复绿:修复生态夯实发展基础

  云南在石漠化片区扶贫开发中,选择把石头山变绿,把石头地变成可耕地,把“雨成灾,晴成旱”改变成“雨留水,晴有水”。

  保护森林:增加覆盖率以实现生态修复。西畴县是扶贫开发中生态修复成功的典型,提出“山顶戴帽子”的措施,即通过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恢复森林植被。为了协调增收与恢复生态的关系,提出“山腰系带子”,即对山坡耕作条件差的石旮旯地实施退耕还林,大力发展核桃、油茶等木本油料产业。此外,引导鼓励成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和推广新能源,极大减少人为砍伐林木。师宗县采用恢复森林与发展林业和热区水果产业相结合,通过充分利用国家退耕还林、生态效益等项目资金,对县内贫困户进行支持,让他们增收有渠道,实现生态修复。泸西县针对当地石漠化生态环境,采用保护天然林、退耕还林、低效林改造、森林抚育、持续开展矿山复绿、荒山绿化、重要江河湖库周边及通道面山绿化行动,推进生态环境的恢复。

  坡改梯:扩大保肥、保水、保土的优质耕地。在石丛中改造出可利用的耕地是西畴县扶贫开发的重要途径。经20多年的工作,西畴县建成“三保台地”10多万亩,人均增加耕地0.4亩以上,达到人均耕地1.2亩左右,基本解决粮食自给自足的问题。泸西县针对石漠化片区进行了大规模坡改梯工程,让很多石漠化片区坡地变成高产梯地,很多坡地通过改造后建成种植园区,形成水果种植的大型片区,为水果种植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条件。

  建立完善水利系统:修建水窖、水塘、水库等水利工程。西畴县在治水上主要采用建设小水窖为主,全面建成小水窖、小水池、小泵站、小坝塘、小水渠等“五小利工程”。师宗县石漠化严重的几个乡中,生产、生活用水十分稀缺。2015—2019年围绕脱贫攻坚目标,新建、改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451件,山区五小水利工程8700件,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8万亩,河道治理39.7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2平方公里,完成投资16.64亿元,新增蓄水1054.3万平方米,新增灌溉面积3.89万亩。在脱贫攻坚期间,全县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611件,水窖22946口,“五小水利”工程4.5万余个,农村供水工程23547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611处,分散式供水工程22936处,受益群众37.1万人,自来水普及率达90%,集中供水率达85%,水质合格率达全省平均水平,有效解决了农村饮水用水问题。泸西县投资12.86亿元建设重点水利工程106件、农村饮水安全和巩固提升工程3080件,县域内有4件中型水库、48件小型水库。在脱贫攻坚中,重点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水源工程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3186件,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13177户53582人,实现33.01万人饮水有保障。为提高农业生产、生活饮水,泸西县开展了三塘片区五小水利重点县项目、连城隆德片区农业综合开发、毕块片区石漠化治理、俱久片区坝塘除险扩容、阿永吉片区小流域治理、毕块小坝塘除险扩容及大牲畜饮水池、阿定调节池及3个坝塘改造提升、大水井大牲畜饮水池、连城片区4个村组6个蓄水池、隆德片区4个调节池项目、布德龙片区3个调节池及入户管网安装项目、湾半孔响水水源输水管线及方摆片区20余公里管网改造、2018年山区五小水利重点县项目等。

  推广清洁能源:沼气、太阳能、电能。西畴县在农村生活能源使用方面,2010年后大力推广沼气池,实施节能改灶,安装太阳能等。当前,全县累计建成沼气池4.36万口,做到户均拥有1口沼气池,改变传统上山砍柴、樵薪做饭烧水的传统生活,减少了林森木砍伐数量,让当地森林得到恢复发展。师宗县在脱贫攻坚中,投资4.43亿元实施农村电网建设和升级改造,解决全县10.8万户农村居民用电问题,全面实现行政村通10千伏动力电,户户通电覆盖率达100%。泸西县在农村清洁能源建设上,整合国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太阳能热水器项目及省州农村能源建设资金307.2万元,推广太阳能热水器2952台(每台太阳能热水器补贴1000元,群众自筹850元)、节柴改灶1100台(每台节柴灶补贴300元,群众自筹100元)、沼气旧池改造100口,惠及群众4152户。在脱贫攻坚中,全县推广太阳能热水器9204户,节能灶3700户,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2386户。

  谋富:发展产业和转移劳动力实现增收致富

  云南石漠化片区生态修复是扶贫开发的前提,要实现增收致富,就必须探索让村民增收的途径。

  充分利用片区资源发展致富产业。西畴县针对区域内耕地少且多是山地的现实,重点种植核桃、八角、油茶等经济林果。当前,全县累计种植核桃16.3万亩、八角8万余亩、油茶2万亩、水果2.1万亩,经济林果成为农民的“绿色银行”。师宗县在脱贫攻坚中提出“3331”扶贫开发模式,其中有30%的贫困户通过发展种植等新产业实现增收脱贫。泸西县根据该县自然环境和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在石漠化山区发展水果种植,特别是以苹果、桃子、梨树等特色水果。师宗县在种植业发展上主要把热区水果产业作为重点,大力发展热区水果产业。五龙乡现已种植优质柑橘2万余亩、柠檬1万余亩、软籽石榴3000余亩、小黄姜1万余亩,芒果、枇杷等6000余亩,形成以种植水果产业为基础、旅游业为主导,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泸西县在种植业发展上主要把林果和中草药种植作为重点。在水果种植上,2018年,全县水果种植面积26.57万亩,挂果面积16万亩,年产值7.5亿元。

  培训、引导转移过剩劳动力外出务工增收。西畴县在脱贫攻坚过程中,通过帮扶、培训,让7488户贫困户、1.29万贫困劳动力实现务工增收,分别占有劳动力贫困户总数的80%和贫困户劳动力总数的65%。师宗县通过沪滇扶贫协作帮扶机制,围绕“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目标,全县累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49万人次,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3.02万人次,实现30%以上贫困户稳定增收。泸西县把转移劳动力就业作为脱贫攻坚工作重点,从2014年至今,累计开展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各类培训19378人次。建档立卡贫困户转移就业13174人,县外转移就业7600人,年人均收入2万元;就近就地务工5574人,年人均收入1.2万元。

  健全乡村公路网,保障出行和物流顺畅。西畴县通过政府补贴和群众投工投劳及自筹资金相结合,2018年底,全县公路总里程达4123公里。全县建成县级客运站1个,乡(镇)建有客运站6个,建有农村客运招呼站70个,全县9个乡(镇)通班车率达100%,72个行政村通客车率达100%,村民小组通公路率达100%、路面硬化率达99%,平均公路密度是全省的3倍,列为全省农村公路建设试点县。师宗县五年内共投入5.264亿元,修建公路1053公里,投资2.05亿元硬化村内道路240.66万平方米,实现了10个乡(镇、街道)公路达到高级路面标准,110个行政村和784个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泸西县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重点,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在公路建设中,积极推行“交通出树、乡镇种树、农户管树、树归农户”的公路绿化模式,绿化公路沿线里程1160公里,实现硬化公路绿化全覆盖。

  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西畴县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中,把培育新型农业主体作为整个产业发展的重点。2018年底,全县成立农民合作社344个、农业龙头企业9个,共有9964户建档立卡户参与合作产业化发展。师宗县通过“扶贫公司+村党总支领导下的合作社+深度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形成“县有总公司、乡有子公司、村有合作社、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布局。泸西县在产业发展上主要采用设立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引进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党总支+合作社联农户连龙头企业”模式,构建“党总支+合作社+农户”就业机制,开展“土地经营权+风险补偿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乡村振兴贷”发展计划。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苏宇箫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