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期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社会主义论坛 >> 2020年 >> 第6期 >> 正文
奋力建设云南高质量可持续财政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16日 16:12:31  来源: 社会主义论坛

  2020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时隔5年再次考察云南,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同2015年1月考察云南时对云南提出的“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的要求,一脉相承、紧密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新时代云南发展的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全省各级财政部门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和重要指示转化为建设高质量可持续财政的强大动力,为服务保障云南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积极贡献。

  正确认识和把握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月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时作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指示。我们要紧紧围绕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全力以赴推进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为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作出积极贡献。

  在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方面,优先保障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支出,确保对民族地区转移支付逐年增加,不断提高民族地区财力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支持实施第三轮“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第二轮沿边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改善民族地区、边境地区、贫困山区生产生活条件。积极推进平安云南建设,加大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开发力度。支持边境小康村高质量发展示范试点建设,全面落实边民补助政策,支持宗教领域和谐稳定。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方面,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用好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等政策工具,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总结推广赤水河跨省流域补偿试点经验,推动完善长江流域省内生态补偿机制,积极参与组建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全力支持滇池、洱海、抚仙湖等九大高原湖泊和长江、珠江、红河、澜沧江、怒江与伊洛瓦底江六大水系治理保护,积极支持森林云南、国土绿化、美丽云南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等,共同守护好七彩云南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

  在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方面,积极推进中老铁路、大瑞铁路、沿边公路建设以及织密周边国家航空网、高速公路网等国际大通道建设,推动对外开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主动对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澜湄合作机制。落实好党中央关于亲邻睦邻友邻安邻富邻等部署要求,支持加大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国际交流合作力度并不断提升合作绩效,切实促进民心相通,树好大国形象,以更高水平开放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全力支持推进渝昆高铁、成昆高铁和县域高速公路能通则通、互联互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高质量建设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滇中城市群建设,强化中心城市要素高效聚集,培育增长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坚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财政工作始终,奋力推动云南经济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各级干部要立足云南省情特点和地方实际,学深悟透笃行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在财政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

  深刻认识实体经济是大国根基,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引擎和支柱。针对云南产业链较短、处于低端环节等问题,健全完善集中财力办大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财政政策体系,着力培育壮大新动能,支持烟草、有色、钢铁、化工、建材等重点领域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支持加快发展八大重点产业,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持续支持打造“一部手机”系列拳头产品,把区块链产业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共同在“区块链+农业”“区块链+金融”“区块链+旅游”等领域不断探索试验,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快推动区块链场景应用。全力支持创新型云南建设,加快补齐科技创新短板,激励和引导州市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和财政科技投入,激励和引导企业牵头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研发项目并加快建设高水平科技研发平台,支持加快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推动落实云南省财政支持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18条政策措施,支持建设云南省实验室,探索整合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中科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等中央驻滇科研单位的研发力量,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支持提升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以“一县一业”示范创建为引领,加大云南“十大名品”推介宣传力度,打响“绿色食品牌”市场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支持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绿色食品交易区、仓储中心、冷链配送中心建设,打牢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加快基础设施补短板,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分类施策支持滇中、沿边、滇西区域协调发展。

  当前,要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用足财税政策工具,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坚持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对冲疫情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一招,推动事关全省当前和长远发展的综合交通、重大水利、重点产业、重要民生等领域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确保在建项目不塌进度、新开工项目如期开工。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旅游业、住宿餐饮、交通运输和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及冷链物流建设等扶持力度,保住传统支柱产业不滑坡有增长,新兴重点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补齐医疗卫生和应急管理短板,认真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更大力度实施好稳岗就业政策,完善扶持中小微企业的财税、金融、社保、担保、房租等政策,有效推动各类企业复工复产,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大局稳定。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苏宇箫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