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水平
实施基础设施“双十”重大工程是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扩大有效投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促投资、稳增长、补短板、增后劲的重要举措,是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的重要举措,是保障改善民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昆明市应发挥省会城市的中心区位、经济实力、产业基础、人力资源优势,着眼于增创未来发展优势,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主攻方向,以设施功能持续增强放大设施辐射带动乘数效应。立足“双十”重大工程打牢坚实基础,谋划一批拉动力更强、发展后劲更大、带动面更广的重大项目,建设功能更加强大、变革更加彻底、影响更加深远的现代化基础设施,用设施的硬实力壮大发展的软实力。
制定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十三五”期间,昆明市大力实施了路网、航空网、能源保障网、水网、互联网五大基础设施项目总计300余项,总投资达上万亿元,在道路、航空、能源保障、供排水、信息网络方面实现了“全面开花”,随着“双十”重大工程的完工还必将“全面结果”。为此,昆明市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制定更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建设目标,超前谋划做好放大设施功能的“加法”和“乘法”:加快形成与全面小康相适应、与高质量发展相协调、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实力相匹配,安全可靠、布局科学、全域覆盖、密集成网、畅通配套、功能强大的现代化基础设施支撑体系。构建集城乡道路、轨道交通、高铁路网、国际航线等多种交通方式互通互联的现代立体交通路网,统筹城乡、功能完善的饮用水网,优化城市功能的供水、排水等地下管网,智慧安全高效的智能电网,管道天然气或罐装天然气通达至县的油气管网,以及以5G、工业互联网、城市直联网、物联网为主的新型数字设施网。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传统基建正趋于饱和,传统基建的边际效用也出现下降,亟需新的经济增长点。而能支撑产业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正是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所在。“双十”重大工程正是以实施新开工项目体现对这一趋势的顺应。当前,我国正在培育和发展经济新动能,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不仅是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发展数字经济为代表的经济新动能,并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昆明市把握其中重点领域的发展趋势超前布局,把投资集中到成长性更好、效率更高、产业带动效应更大、抗风险能力更强项目,以重点突破之功收带动全局之效。
加快智能电网建设。《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实施纲要》提出要把昆明市打造为“安全可靠的区域性国际能源枢纽”,并提出“加快推进乌东德水电站建设,稳步发展风力和光伏发电。围绕国家西电东送战略,积极推进输电通道建设。助推云电外送,打造跨区域电力交换枢纽。积极拓展境外电力贸易市场,建设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电力交易中心”。现阶段,昆明市发电总装机容量已达650万千瓦,城乡供电可靠率已达99.85%,形成了布局合理、安全可靠的输配电网络和地下电力管廊。同时建成公用和专用充电桩约2400个,主城区已基本形成充电基础设施网络。未来应以全省智能电网工程建设为契机,全面拓展升级电网能级,包括提高接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电力的能力。实现电力需求侧响应、分布式电源、储能与电网的有机融合,大幅度提高终端能源利用效率。与通信信息系统广泛结合,实现覆盖城乡的能源、电力、信息综合服务体系。
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是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必要基础条件的公共设施。2019年,昆明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再次强调“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加快推进云南省数字开发区,争当全省数字经济领头羊”的发展目标。信基产业城、中关村电子城、紫光芯云产业园、云上云信息中心、中国移动(云南)数据中心、大数据产业园、5G产业园等“数字昆明”建设项目加快深入实施,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了共建“华为·昆明5G产业园”,培育千亿级5G产业聚集区战略合作协议,力争打造全省信息产业集群基地,新增产值100亿元以上。为更好支撑产业项目运营,推动园区发挥辐射带动全域的乘数效应,加快部署包括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动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拉动制造、电力、卫生、交通等基础设施改造。通过铺设承载数字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高密度高性能公共载体,带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电网、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 李建宏)
作者 赵敏鉴 中共云南省昆明市委党校市情研究中心教授
2020年《社会主义论坛》第5期“特别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