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丰富内涵赋予云南的全新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云南要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增强边疆治理能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战略高度,赋予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云南新实践的新使命。全会提出要加强“边疆治理,推进兴边富民”的时代要求,我们要坚持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相衔接,结合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实际,牢牢把握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制度体系,把“制度优势”转化为“边疆治理效能”,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具有统领地位。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云南之所以能实现经济发展、边疆稳定、民族团结、文化繁荣,根本原因在于党的领导和党的领导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的总要求,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取得实质性进展,闯出了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根本的就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抓住边疆治理的关键和根本,不断深化对边疆治理特点和规律的把握。
要不断增强边疆地区治理能力,就必须提高干部边疆治理能力。要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通过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广大干部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思想淬炼是基础,要通过思想淬炼,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通过思想淬炼,打牢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基础,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总开关”,从而在行动上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政治历炼是根本,政治历炼是锻造政治坚定的根本途径;实践锻炼是关键,实践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实践增强边疆治理能力;专业训练是要害,要针对干部队伍专业能力和素质的“短板”,不断提高知识化、专业化水平,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干部,努力成为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要求的执政骨干。
增强边疆治理能力,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围绕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共同团结进步,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为此,既要抓紧制定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急需的制度”,又要完善边疆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提升边疆治理能力,亟需推进边疆治理全面创新。边疆治理创新涉及理念、制度、政策、方式等方面。所谓治理理念创新,就是要实现从传统边疆观到现代边疆观、从“守边”为主到“活边”为主、从管制为主到治理为主的转变。所谓治理制度创新,关键是横向上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纵向上处理好中央、省、市、县、乡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构建一个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边疆治理网络,实现边疆治理体制机制的网络化、扁平化与民主化,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边疆治理制度体系。所谓治理政策创新,是指在国家边疆治理战略指导下,以边疆治理制度体系为依托,在微观操作层面上实现边疆治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政策过程的透明化、规范化,政策结果的绩效化,公共产品供给方式的多元化。所谓治理方式的创新,就是要进一步完善边疆治理构架、改进边疆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特别是要加强依法治理,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提升边疆治理能力的关键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