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全省通过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有效防止38.6万重点监测人口返贫和39.1万农村边缘人口掉队。
持续巩固提升教育扶贫成果。严格落实“双线十人制”“动态归零督查制”工作要求,建立控辍保学工作闭环管理机制。采用“户籍、学籍、在校生、建档立卡户”“四查三比对”工作方法,准确掌握户籍适龄学生的失学辍学情况,依法开展劝返复学工作,确保适龄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失学辍学全面清零、动态清零。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有学上。全面落实学生资助补助政策,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应助尽助”;鼓励支持脱贫户“两后生”子女继续升学深造,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持续开展教育结对帮扶,落实好乡村教师待遇,继续选派骨干教师赴脱贫地区支教,促进脱贫地区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持续巩固提升健康扶贫成果。加大脱贫地区“医院结对”帮扶力度,持续加强乡村医生管理和培训,巩固出列贫困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不断丰富药品配备品种,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对大病患者加大医疗救助降低其负担。落实乡村医生待遇,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改进对患大病、慢性病人员履约服务工作,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做好疾病预防宣传发动,引导脱贫户科学就医。实施“福康工程”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项目。确保脱贫人口100%参加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基本医疗待遇保障符合标准。
持续巩固提升农村危房改造成果。巩固脱贫地区农危房改造成果,动态监测危房改造质量,强化住房安全排查,提升住房建设质量,确保遮风避雨、安全稳固等基本功能。对新识别的危房户积极纳入农房抗震建设任务予以解决。及时改造因老化、灾害造成的新危房,确保长期全面消除农村危房。
持续巩固提升饮水安全保障成果。全覆盖排查并整改销号因年久失修、老化严重、水源枯竭、水质退化等影响饮水安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农村供水保障率和水质达标率。构建县级完善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制度,强化运行监督管理,严格水源地保护和水质检测,全面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
持续巩固提升兜底保障成果。对老弱病残等特殊贫困群体,全面落实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和临时救助等综合政策,加强政策衔接,做到“应兜尽兜”“应助尽助”,防止留下脱贫死角。
持续实施动态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依托精准扶贫大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动态监测脱贫户和边缘户,重点监测因病、灾、意外事故、产业发展失败、就业不稳、收入结构不合理等家庭,实施分类管理,分析研判返贫和新增贫困风险,联动形成合力打好阻贫保卫战,动态采取临时救助、社会援助、大病救助等防贫干预措施,有效防止脱贫户返贫和边缘户掉队,特别是要在一线及时发现和救助因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生活困难的群众,防止脱贫人口和农村群众因疫情返贫和致贫。
持续巩固提升就业组织化程度。持续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开展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劳动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岗位精准对接到户到人,促进贫困劳动力在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后及时就业。加大扶贫车间、创业带动、劳务协作和公益岗安置渠道的政策落实力度,促进难外出、难就业的脱贫户家庭成员就业增收。推进与东部地区转移就业合作,高质量完成劳务协作工作任务。
持续巩固提升产业扶贫组织化程度。瞄准八大重点产业和“绿色品牌”,打造“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加大农村土地资源整合和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延伸产业链,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向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专业化和企业化的经营方式转变,逐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全面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持续抓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抓实抓细“稳得住”措施,开展搬迁点工程质量、复垦复绿“回头看”,分类处置搬迁点原旧房及宅基地,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出实招盘活搬迁区内的耕地、林地、宅基地“三块地”,支持企业、合作社、大户集中开发经营迁出区土地。加强迁入地社会服务保障,高质量抓好医疗保障、养老保险、民政救助、子女入学等服务工作。做好转移就业、就近就业,确保每一户建档立卡搬迁户家庭有稳定的增收渠道。
(责任编辑 李建宏)
作者 梅长青 中共云南省昆明市委党校副教授
2020年《社会主义论坛》第4期“特别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