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期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社会主义论坛 >> 2020年 >> 第4期 >> 正文
为人类减贫事业贡献中国方案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09日 09:59:35  来源: 社会主义论坛

  中国方案,全国动员全民参与

  制度优势是减贫事业的根本保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植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14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在推进新中国减贫事业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从源头寻找减贫的治本之策,确立了以制度为基础的国家减贫模式,最大限度地调用国家资源,举全国之力投入脱贫攻坚。

  为摆脱贫困,全国总动员。坚持全国一盘棋,全面落实“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要求,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强化五级书记抓扶贫,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做到有计划、有资金、有目标、有措施、有检查,人、财、物统筹规划,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全社会力量办大事,凝聚各方力量向贫困宣战。

  东西部扶贫协作实现对30个民族自治州全覆盖,中央层面共有320个单位定点帮扶592个贫困县,军队和武警部队定点帮扶2000多个贫困村。监督体系层面,中央巡视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内容。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8个民主党派中央分别对应8个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的省份,扶贫部门设立12317扶贫监督举报电话,加强与纪检监察、审计、财政、媒体、社会等监督力量的全方位合作。

  为摆脱贫困,全民总动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是保障人民权利、代表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意愿的制度,因而具有不竭的力量源泉。70年的减贫事业,摆脱贫困的路上,我们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和鼓励全社会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参与扶贫,贫困群众从思想上拔掉穷根,在政府和社会的帮扶下,走上了脱贫之路。

  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14亿人民每天都进行着新的实践、创造着新的奇迹、书写着新的史诗,这是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生动写照。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是被称为“地球癌症”的典型的石漠化地区,西畴百姓就生活在这样的区域,外国专家判定西畴为“基本丧失人类生存条件”。西畴县岩头村真正是“长”在悬崖峭壁上。行路难,生活更难。村民卖头猪,光雇工把猪抬出去,就得花去猪价的一半。20多年来,特别是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西畴人民战天斗地,共建成保水、保土、保肥“三保”台地10多万亩,垒成的石埂加起来长达5万多公里,可绕地球一周以上;开山凿石向悬崖峭壁要出路,共挖通进村道路3000多公里。他们用自己的双手铸就了“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

  为摆脱贫困,一支支扶贫大军扎根一线。脱贫攻坚以来,全国共派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累计选派290多万名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到基层一线,他们当表率、作示范,冲在脱贫攻坚战的最前沿。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脱贫攻坚工作的保障者和执行者,事事想在前头、处处赶在前头、时时放在心上。他们始终保持浴血奋战的豪情斗志和确保贫困群众如期脱贫的决心和信心,发扬不畏艰险、攻坚克难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锐意进取,奋勇向前,不畏难、不躲闪、不逃避,敢想敢干、敢闯敢拼,破解发展难题,探索发展路子,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条发展之路、幸福之路。

  扶贫干部为何如此拼命,完全是初心使然。脱贫攻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铮铮誓言,让扶贫干部们一秉初衷、负重前行。北京师范大学硕士黄文秀回到家乡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30岁的年轻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80后基层干部李忠凯早已满头白发,他说:“我改变不了头发变白,但能改变这里的贫穷”,扶贫路上,这是他最朴素的初心……扶贫干部在偏远之地扛起脱贫攻坚的重任,在关键时刻冲锋在前,用生命照亮脚下的贫瘠之地。他们以担当无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贫困堡垒的攻坚之地,为实现稳定脱贫呕心沥血。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不仅要流汗还会流血。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信息,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截至2019年9月,全国共有770位像黄文秀一样的扶贫干部牺牲在扶贫一线。他们留下了病榻上的双亲、尚未成年的孩子,甚至是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爱人。牺牲小家换来大家,他们就是贫困户孩子的父母,是贫困户的儿女,他们是新时代脱贫战场上最可爱的人!他们的英雄壮举,我们永远铭记,更将沿着他们的先锋足迹,奋勇前行。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苏宇箫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