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期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社会主义论坛 >> 2020年 >> 第3期 >> 正文
汇聚“七力”彻底解决深度贫困问题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09日 10:26:13  来源: 社会主义论坛

  汇聚“七力”提高深度贫困地区脱贫质量

  坚持目标导向,形成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引领力。按照《云南省脱贫攻坚规划(2016—2020年)》,云南省脱贫攻坚目标是:“到2020年,要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实现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退出、贫困县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基本解决。”深度贫困地区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将顶层设计和具体落实结合起来深入推进。

  坚持以人为本,形成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聚合力。深度贫困地区人民由于地理环境闭塞,造成生活贫困、思想落后。脱贫攻坚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以人为本,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标准,对深度贫困地区群众有深厚的感情,扶贫干部队伍能够与贫困户交心谈心,了解他们所思所想所盼,实实在在地为他们排忧解难,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发展生产,脱贫致富,防止在扶贫过程中形式主义盛行。将扶贫工作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从思想上改变深度贫苦地区相对保守的思想,坚定贫困群众脱贫信心。建立机制,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和帮扶。

  坚持乡村振兴,形成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持续力。高质量脱贫就是稳定脱贫、不返贫。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扶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的关键时期,要恰当处理好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防止把两者割裂开来,制定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制度,做好顶层设计,参照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要求,从生产、生活、生态、社会、政治五个方面着手,整体推进,实现贫困人口的持续增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贫困地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制度保障。

  坚持产业支撑,形成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支撑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落实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等措施,严把贫困人口退出关,巩固脱贫成果。深度贫困地区要结合实际,坚持产业进村、扶持到户,找准优势特色产业,实施贫困地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特”,分类推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按照“一产生态化、品牌化,二产绿色化、园区化,三产特色化、高端化”的发展要求,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农业等具有高经济附加值的服务型农业,加快推进“旅游+农产品”“农产品+商贸”模式,推进“123518”旅游扶贫工程,带动贫困人口脱贫。

  坚持深化改革,形成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驱动力。积极吸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经验,在贫困地区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健全耕地保护和补偿制度、补充耕地指标流转交易管理制度,完善指标收益分配机制。稳步开展以清产核资、明确债权债务、资产折股量化、股权设置、股权管理、收益分配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推进国家集体林业综合改革昆明试验示范区建设。加强“互联网+农业”行动开展,探索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新模式,解决贫困地区信息闭塞、交通不变的困境。探索建立“园区+平台”“特色小镇+平台”的发展模式,建立融合企业、农户、用户的互联网农业小镇实现模式,让深度贫困地区通过“互联网+农业”打造一座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桥梁。

  坚持“志智双扶”,形成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内生力。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志智双扶”关键在于教育先行,加大教育投入,把教育资源向深度贫困地区定点倾斜,加大对这些地区教师的培训。针对云南部分少数民族群众不会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的问题,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推广工作,让少数民族群众“说好普通话,过上好日子”。驻村入户的扶贫干部要把握贫困人口的思想动态,把脉问诊,精准下药,不仅把国家的政策、扶贫物资送至贫困户家中,更要把志气和信心送到贫困群众心中。改进宣传方式,选择大家喜闻乐见的山歌、舞蹈、戏曲等方式传播正能量和先进典型,进一步增强贫困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意识,改变贫困群众的不良习俗和落后观念,克服“等靠要”思想,在贫困群众中树立勤劳致富理念。

  兜好民生底线,形成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保障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脱贫攻坚的目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确保民生特别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政策、资金重点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针对居住环境恶劣、生态脆弱、灾害频发等地区,实施易地搬迁工程。保障贫困群众和全国人民一样可以享受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养老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云南目前在深度贫困地区“两不愁”得到基本解决,要加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方面的建设。在偏远地区,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做到“学、住、吃”都有保障;完善“县、乡、村”医疗资源,确保常见病、慢性病有地方看、看得起,降低因病致贫返贫风险;在缺水的深度贫困地区,重点解决储水供水和水质达标问题,让贫困群众喝上安全饮用水。

  (责任编辑 李建宏)  

  作者 杨忠艳 中共云南省昆明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讲师

  2020年《社会主义论坛》第3期“特别策划”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苏宇箫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