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期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社会主义论坛 >> 2020年 >> 第2期 >> 正文
驻县定点扶贫工作怎样发挥最优效能
发布时间:2020年02月18日 15:18:08  来源: 社会主义论坛

  发挥熟悉农村政策优势,瞄准市场指导发展扶贫产业

  实现高质量、稳定脱贫,根本之策在于产业。财政部扶贫工作队协助永胜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将脱贫攻坚与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在产业扶贫上做文章,以龙头企业带动为核心,以组织创新为重点,采取“八个一”工作措施,全面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

  完善配套农业基础设施。协调安排资金4000万元新建2964个小水窖,协调烟草总公司安排1.26亿元支持小坪水库建设,协调中央水利发展资金8000多万元支持在金沙江沿线实施光伏提水、水渠建设和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解决产业发展工程性缺水问题。同时,协调编制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水利工程规划,协调建设南瓜坪大型水库,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协调抗旱和地质灾害资金4000万元,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以地方特色农业保险为产业发展保护屏障。协调中国人保财险公司支持,以最优惠的价格,实施了自然灾害险和价格指数保险,在2018年试点的基础上2019年实现保险全覆盖,对2019年所有的54个扶贫产业,按照政府补助90%、农户负担10%的比例,对应开发保险产品68种,财政补助保费金额890万元,增强农业产业抗风险能力,特别是2019年永胜连续经历旱灾、洪涝灾害和4.9级地震,农业保险为永胜县老百姓吃了一颗定心丸。

  以院士专家工作站作为产业发展技术支撑。协调设置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不断提升农副产业的科技水平。同时与中科院、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建立联系,加强技术合作,不断加强产品技术创新。2020年上半年计划举行院士专家永胜行活动,为永胜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科技力量。

  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工作队通过招商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引进阿里巴巴、苏宁电器、华润集团、国投集团、北大荒、陕西金鹿服装公司等企业入驻永胜或建立合作。与北大荒签订保底价上的随行就市订单发展红高粱产业,5年内打造10万亩红高粱,并联合建设一个高粱收储基地。2019年种植3.9万亩,覆盖5572户20215人,其中建档立卡户2600户8869人,着力解决了金沙江沿江一线贫困山区没有产业支撑的问题。与中源公司合作发展食用菌4710亩,直接带贫3553户。与阿里郎等企业合作,全县肉牛养殖规模已达14.25万头,其中4444户贫困户养殖6418头,100头以上规模养殖的经营主体已达25家。1437户贫困户种植牛尾山药2172亩。

  打造产业示范村。着力打造了经济建设司、社会保障司、农业农村司、人事教育司、清洁基金(PPP中心)5个司局党组织结对帮扶村产业扶贫示范点。采取“3个党组织(财政部5个司局党组织、永胜县结对子村所在乡镇党委、结对子村党总支部)+2个代表(驻村干部代表、合作社负责人)”组织机制、“党支部+合作社+带头人+贫困户+企业”经营模式,在5个结对子村积极推进产业扶贫,建立了3个养殖场,发展了羊肚菌、食用玫瑰、花椒、魔芋、小米蕉等产业,为全县提供了示范带动。同时牵头打造“一村一品”示范村,永胜县的“石榴村”“沃柑村”“花椒村”“魔芋村”“肉牛村”“高粱村”等如雨后春笋,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协调推进建设三川国家级田园综合体项目和产业强镇项目,为乡村振兴提供示范。

  提出实施光伏扶贫项目。充分利用永胜光照时间长、光照强等特点,积极提出光农互补发展思路,申报光伏发电指标,有效解决村集体经济不达标问题。同时,对产业基础薄弱、缺劳动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光伏扶贫一批。计划建设村级光伏扶贫电站54座,总装机量11000千瓦,关联贫困户2195户。

  发挥协调能力强优势,寻找渠道指导补齐民生短板

  扶贫成效的发挥在于多方参与的聚集效应,工作队充分发挥协调沟通各方的能力,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力量的作用,让有条件有能力的社会力量全方位参与到脱贫攻坚战中来。

  创新就业扶贫。按照“就业一人,脱贫一家,创业一人,带动一片”目标,通过扶贫车间、公益岗位、劳务输出、短期务工、技能培训等方式,注重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一是实施“三员一工”输出计划。即永胜“保安员”“保洁员”“护理员”和“其他劳工”输出计划。2018年以来,工作队共协调就业岗位1000多个,组织输出超过200人外出务工。二是打造“扶贫车间”。引进陕西金鹿服装公司,第一期工厂设置规模可吸纳就业人员300至500人,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同时,积极对接本地龙头企业、种植养殖大户,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短期务工。三是提出实施县内“四员”就业扶贫计划。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实施“护路员、护林员、保洁员、护河员”就业计划。协调开发就业岗位6932个,并全部用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问题。同时建立公益性岗位的管理考核机制,对人员实行动态管理,收入与考核结果挂钩,避免养懒人和福利固化。

  实施集中办学。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最有效的措施。一方面,全力抓好控辍保学。另一方面,为有效解决永胜县直过民族的教育问题,与有关部门提出了集中办学思路,协调安排资金5000万元在永胜县城新建一所能容纳3000人的民族中学,专门招收全县以傈僳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贫困家庭学生。以县民族中学为依托,逐步实现全县傈僳族初中适龄少年全寄宿、全免费完成义务教育,并进入更高一级普高或职校就读,从读书时期特别是初中以后远离原来的环境影响,让孩子们走出封闭的大山,开阔视野追求前程,有效缓解控辍保学压力,阻断傈僳族贫困代际传递。此外,创新教育扶贫模式,与云南民大附中签订教育合作协议,扎实提升永胜县民族教育水平。

  积极协调社会扶贫。协调阿里巴巴脱贫公益基金在永胜实施:一是“加油木兰”贫困女性保障计划,为永胜近3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女性赠送了教育健康保险。二是“新未来高中生”计划,将对永胜一中50名家境贫寒且品学兼优的高中生,给予每人每年3000元的助学金,资助3年至毕业。三是“魔豆妈妈”计划,联合淘宝大学,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帮助培养近百名女性电商从业人员。四是协调民生银行捐赠资金502万元,实施千名寒门学子资助计划。协调中国妇女儿童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和企业支持永胜建立安康图书馆4个、安全体验教室1个、幼儿园1个;“益起读书”公益活动捐赠价值46万元的图书;组织实施扶贫超市、“博爱家园”、“天堂电影院”等项目;做好部内各单位和个人捐款捐物的沟通协调工作,2018年以来累计捐款捐物约300万元。成功举行了“智库专家永胜行”活动,70名专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为永胜县脱贫攻坚、经济社会、环保等把脉问诊,提出解决方案。举办云南省财政厅、省作协《边疆文学》编辑部永胜文学创作培训班。组织永胜“送智援教”公益培训,约300名政府基层及企业财会人员参加。协调与国海证券签署合作帮扶协议,在金融扶贫、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智慧扶贫和公益扶贫开展全面合作,目前已为民族中学3个傈僳族班150名学生捐赠价值10万元左右的羽绒服、科普图书、运动器材等。协调支持交通补短板项目。协调易地扶贫搬迁指标,支持建设县城集中安置点,并研究完善配套措施,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做好健康扶贫等补短板工作。协调400万元支持村卫生室达标建设,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协调500万元实施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方便群众就近看病,与华西医院、华西妇幼保健院建立远程会诊、双向转诊、人才培训等合作,解决看病难问题。将四类对象CD级危房全部纳入上级支持范围,并协调对非四类对象CD级危房和不遮风避雨房屋改造支持力度。协调1500万元实施集体经济项目,协调实施1000万元乡村振兴试点项目和500万元的文化事业补短板项目,协调安排500万元实施了20个村级活动场所达标工程,协调2亿多元的国际农发基金支持乡村振兴及程海湖保护相关项目(待批复)。组织“大爱医生”乡村儿童眼科义诊活动,为松坪乡、大安乡1500余名学生进行了眼科检查。协调中国红十字会为偏远山区配置845个医药包,救护车1辆,捐赠近300箱家庭日用品。

责任编辑:苏宇箫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