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奋斗,而家庭和睦、和谐,家风良好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探析家庭文明的理论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家庭的意义曾有过重要论述,他强调:“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家庭之中。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起航的地方。”
事实上,家庭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内涵。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中,人的本质属性之一是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除了外在的物的生产(即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还包括人自身的生产,而家庭是人类生产发展的基础,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根源。深入研究家庭问题,实则是为认识社会中的人及其生活提供前提和参照。为了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家庭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晚年考察了从史前文明到资本主义早期现实社会中的家庭问题,在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基于摩尔根《古代社会》和马克思的《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在1884年出版《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系统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家庭观。恩格斯认为“家庭”是一个历史范畴,从原始社会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人类的家庭生活经历了从母权社会到父权社会,从多种婚姻形式到一夫一妻制的演变过程,而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制的确立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他对资本主义家庭制度进行了批判。他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家庭婚姻关系的实质,是在私有财产的规定下形成的不平等不自由的关系,其中男性掌握绝对的经济优势地位,女性只作为男性和父权制的私有财产存在。他进一步指出,只有推翻资本主义和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家庭和婚姻关系才能获得实质上的平等和自由。
由此可见,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家庭”在对整个资本主义批判和共产主义的实现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而他们对唯物主义家庭观的重要阐发,对于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进而指导共产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