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模式创新
滇西大采取“1+1+1+1”合作模式,即每个特色学院至少要与一所部属高校、省属高校,一个科研院所、骨干行业企业建立合作办学机制。特色学院理事会、专业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委员会中,来自行业、企业、社区和其他合作办学方的成员比例不低于50%;专业课程和运用真实任务、真实案例、真实场景教学的覆盖率以及用人单位的参与率均达到100%。滇西大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截止2018年末,已与科研单位、行业企业共建教学实践基地89个,夯实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础。
滇西大积极探索校企、校校、校地等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部和云南省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分别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中医药大学等10所部属高校,以及8所省属高校建立了对口帮扶工作机制,形成了“部属高校+省属高校”的兵团作战对口支援格局。部省属高校在学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智慧化校园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滇西大参与课题获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立项,成功申报了中央财政支持地方改革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在对口帮扶高校的帮助下,滇西大搭建滇西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应用高等教育研究院、傣药南药协同创新研究中心、普洱茶文化与旅游研究中心和云南省宝石及材料工艺省级重点实验室等专业群发展平台。
人才培养创新
滇西大本着与滇西地方特色优势产业需求、与社会对人才需求、与行业职业标准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构建特色学院人才培养机制。主要为:一是创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二是突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大平台+模块”的教学特色。三是强化育人为本、能力为本、就业为本。四是实施“双师”“双课”“双纲”“双考核”“双证”。五是坚持教学改革是龙头,专业建设是核心,教材建设是基础,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全面实施信息化是手段。
滇西大2017年制定了《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书院制试点改革实施方案》,2018年开始逐步实施,2019年全面启动书院制建设。滇西大以苍山书院、洱海书院、雨林书院、茶逸书院等8个书院为实施主体,按照专业互补、文理交融、相互渗透、共住共享的原则,通过课内外资源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具有良好理论知识、人文素养、高尚品德的应用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并为高校学生培养体制探索全方位育人的新路径。
教学管理创新
滇西大建立了内部控制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完善的质量控制机制。内部实行双层质量控制,总部建立人才培养基本标准,学院建立内部质量管理机制,大学学术委员会对学院实行年度质量评价。外部实行多维评价,建立行业企业评价调查系统和独立第三方评价系统。建立特色学院办学评估与退出机制。
滇西大与中国移动等合作,架构了智慧校园框架和体系;与常熟理工学院合作研发《滇西大信息管理与决策系统》。学校力图通过数据的综台利用,宽带网的全覆盖,实现全校教育教学创新型的信息化、网络化智慧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