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砥砺奋进,云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系列经济发展成就见证了在党的领导下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发展历程。70年来,云南紧跟国家发展步伐,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了从贫弱到富裕、从百废待兴到产业兴旺、从物资高度短缺到产品极大丰富、从封闭落后到开放前沿的巨变。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跨越,云南地区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8.93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7881.12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56元增加到37136元。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农业基础地位稳固,农村经济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工业发展迅速,不断填补产业空白,对经济形成强大支撑;服务业贡献不断提升,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国民经济体系更加完善,建立起以大型国有企业为骨干的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工业体系,以高原特色农业为主体的现代化农业体系,以旅游文化产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外开放成效显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的殷殷嘱托,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奋力谱写了新时代云南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一穷二白的严峻经济形势,通过三年恢复,1952年云南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1.78亿元,比1949年增长30.4%。工业总产值增长95.4%,农业总产值增长15.7%。“一五”计划顺利实施,1957年国民生产总值达22.53亿元,比1952年增长91.3%。1958年后,云南开始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1978年云南工农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11.11亿元(按1952年不变价计算)增长到95.45亿元;粮食总产量从393万吨增加到864万吨。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云南经济建设进入快车道,2012年国民生产总值10309亿元,跨越了万亿元的大台阶。2018年,云南经济建设从高速增长向稳定性、可持续、高质量方向发展,全省生产总值(GDP)17881.12亿元,增速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明显优化
确立农业的国民经济基础地位。70年来,云南始终把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放在突出位置,自“一五”开始农业生产逐步提升。1978年,云南农业总产值由1957年的16.56亿元上升到40.02亿元,粮食总产量由450.70万吨上升到864.05万吨。根据中央建立橡胶生产基地的战略决定,实施热带农业资源开发。在橡胶发展的带动下,咖啡、胡椒等热带经济作物成为热区资源开发中的主力品种。烤烟和蔗糖生产也作为优势资源扶持发展,扩建、新建了一批烟厂、糖厂。2002年以后,围绕绿色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在稳定提高烤烟、蔗糖、茶叶、林业、畜牧业等传统优势产业基础上,创新开发天然药物、花卉及绿化苗木、绿色食品及保健品、生物化工等新兴产业。2012年后,农业产业结构提升优化,表现出三个“转变”带动三个“优化”的特点。从以粮食为主向粮经再向粮经饲结构转变,带动了种植业内部结构的持续优化;从以种植业为主,向种养加转变,带动了农林牧渔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从第一产业主导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
工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1952年根据中央关于云南一定要抓好个旧、东川等地的锡、铜采矿业,支援国家经济建设的要求,云南发挥资源优势,以开发有色金属为重点加快推进工业建设,并积极推进配套的电力、公路、建材等建设。1965年起开展以国防工业为重点的“三线”建设,20世纪70年代末,云南共有164个三线企事业单位,填补了工业空白和增加了产能。1978年,形成了以火电、水电和煤炭为主体的能源工业,以有色和黑色为主体的冶金工业,以磷化工和煤化工为主体的化学工业,以机床、铣床为代表的机械制造工业,以53个电子产品企业及其系列产品为重点的电子工业,以轮胎为主的橡胶工业生产,以卷烟、制糖、纺织、印染、造纸、合成洗涤剂为代表的轻纺工业,以水泥、平板玻璃等为主系列产品的建材工业的云南特色工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