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大改善
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明显。污染防治从单项、局部、被动治理到综合、全面、积极治理,污染治理格局发生深刻转变。通过制定措施和行动计划,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八个标志性战役”,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以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以长江为重点的六大水系保护修复。
绿色发展之路更加坚定。依托丰富的水利资源和气候优势,发挥能源支柱产业的优势,大力发展以水电、光伏为主的绿色能源产业,打造好“绿色能源牌”。依托生态多样性资源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做大做强绿色产业规模和延长产业链,打造好“绿色食品牌”。融合生态、气候、民族文化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和民族文化旅游,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
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日益稳固。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总目标,全面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加快推进“森林云南”建设,全面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严守生态红线,保护好水生态,加强湿地建设,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构建“三屏两带一区多点”生态安全格局,推动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建设。2012年到2018年,云南森林覆盖率从50.03%提高到60.3%,州市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一直在98%以上。
对外开放实现大转变
主动构建开发开放新格局,互联互通不断提速。重点推进“两廊六道,一中心、多节点”的综合交通网络空间格局建设,边境干线公路贯通工程基本实现边境县、市间的连接,内畅外联的国际运输大通道初步形成。滇中与沿边地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产业对接,逐步形成了以滇中城市群为核心,以昆保芒瑞、昆磨、昆河3条大通道为主线,滇缅、滇老、滇越3个国际经济合作圈为支持的“一核三线三圈”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空间新格局。
开放合作能力不断提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部署,对内深化与长江三角洲、泛珠三角区域、京津冀、粤港澳等区域交流合作,对外与南亚东南亚地区加强全方位、多领域合作,扎实推进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截至2018年底,云南共有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4个,省级边境经济合作区5个,已建成7大类18个开放合作功能区以及中国—南亚博览会等重点开放平台,拥有19个一类口岸、6个二类口岸,贸易伙伴拓展至206个国家和地区。2019年8月26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
辐射中心建设成效显著。抓好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建设,设立云南驻外商务代表处30个,实现南亚东南亚全覆盖;持续深化与长三角、泛珠三角、京津冀、成渝经济区等重点区域的经济交流合作,形成了“陆海内外联动、南北双向开放”的新格局。努力建设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统筹建设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全面建设区域性人文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