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云南各族人民立足边疆、锐意进取、共同奋斗,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到改革开放破除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新时代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70年来,云南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跨越,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性成就。
综合经济实力得到大提升
经济总量实现大跨越。1950年云南地区生产总值仅有9.53亿元。1995年地区生产总值跃上1000亿元台阶。2012年经济总量跨上1万亿元台阶。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近1.8万亿元。2019年上半年云南实现生产总值7957.43亿元。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1949年,云南仅有1400个小型工业企业,人均工农业生产总值只有64元,工业经济非常落后。70年来,云南集中力量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逐步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体系,构建起“传统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的产业迭代体系;以“两型三化”为核心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旅游文化产业、信息产业、物流产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新材料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食品与消费品制造业等八大产业和“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发展势头良好。经济发展的质量不断提升,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日趋合理化,实现了由农业主导向工业和服务业主导的历史性转变。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新中国成立前,云南交通设施建设非常落后,运输几乎全靠马帮。新中国成立后,云南持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立体化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八出省五出境”铁路、“七出省五出境”高速公路、“两出省三出境”水运建设全面推进。截至2018年底,云南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5198公里,铁路运营里程达3856公里(高铁运营里程1026公里),通航运营机场15个,航线实现昆明至东南亚国家首都全覆盖,滇中引水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能源网络贯通城市和农村,互联网全面覆盖,物流网络加快建设。
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大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云南始终把增收作为民生之要,努力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云南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从1950年的117.6元增至2018年的3.35万元,增长283.7倍,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从1952年的47.5元增至2018年的1.08万元,增长225.7倍。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云南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重心,坚定贯彻执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聚焦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昭通市等深度贫困地区及深度贫困县,以及“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及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扎扎实实开展、取得决定性成效。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018年的5.39%,2020年将如期全面完成脱贫任务,与全国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1950年,云南85%的人口是文盲或半文盲。70年来,云南的教育事业迅猛发展,截至2018年底,云南有高等学校81所,中等职业学校413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2579所,幼儿园10156所。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4.18%左右。高等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普及加快推进。
社会保障不断完善。70年来,云南通过实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清单和业务流程,基本建成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全面统筹城乡社会救助,强化基本民生保障,不断提升保障水平,确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力度。实现了社会保障全覆盖。
卫生事业迅速发展。到2018年底,云南医疗卫生机构24958个,实现了乡镇(街道)、村(社区)全覆盖。县级综合医院全部达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标准,专业卫生技术人员从1949年的991人增加到了2018年的30.20万人。云南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4520.34万人,人均预期寿命达74.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