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期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社会主义论坛 >> 2019年 >> 第8期 >> 正文
杨善洲事迹是主题教育的鲜活教材(上)——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采访报道工作手记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19日 10:11:32  来源: 社会主义论坛
分享至:

杨善洲是如何做到思想入党

一步步成长为一名真正共产党人的

1962年12月,施甸从保山县划出,独立设县,首任县委书记的担子落在了杨善洲身上。

时值国家困难时期,新设立的施甸县基础脆弱、百业待兴。杨善洲背着行李,辗转来到施甸县城的荷叶寺。寺庙里的神龛早已拆除,只留下5间没有隔墙、没有板壁、没有天花板、到处是残垣断壁的房子。他放下行李,四处察看后,对工作人员说:这里就是县委办公的地方了!

带领新组建的班子成员对破庙进行简单的修缮后,1963年3月,杨善洲在寺庙大殿主持召开县委扩大会议。他从艰苦创业入题,明确了通过“推广良种、推行良法,坡改梯、改良土壤”等措施,不断提高粮食产量、解决群众吃饭问题的发展思路。之后,他带头学习农业科技知识,亲自动手耕种实验田,亲手帮乡亲揉制“包衣种”。他鼓励受灾的乡亲说不怕,我们一定能战胜灾难,过上好日子……

每次下乡回来,他都不用县委伙食团为干部烧的热水,而是到井中提冷水洗脚。工作人员看不下去,要帮他换热水,他摇摇头:“不用了,还是用冷水洗脚精神。现在是国家困难时期,能省一分是一分。”

究竟是怎样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得杨善洲艰苦到这种地步,依然踌躇满志、积极乐观?

2005年,杨善洲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讲话中,这样谈及对艰苦奋斗和理想信念的理解:“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优良传统,它来源于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理想和信念是革命者的精神支柱,有了这个精神支柱,就会产生勇气和毅力,就会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就能经得起生死的考验。”

我们确定了这种强大力量的来源: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当了县委书记的杨善洲,经过10年的党性锤炼,已经成长为一名思想入党的共产党人。此时,他的志向早已不是守着几亩田地,过着自给自足的小日子,而是为党的事业不懈奋斗,为人民利益不解奋斗。

从受报恩意识驱使入党,到真正认同共产党的纲领,矢志不移地跟党走,杨善洲的成长不仅体现在树立了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懂得了仰望星空,还体现在他模范传承党的优良传统作风,脚踏实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

在有关杨善洲的诸多故事中,有一个故事让很多人颇感费解,那就是他自掏腰包,让身边工作人员跑大老远的路,去结6块5伙食费的事情。当我们把这件事和土改期间发生的一件事联系到一起时,终于明他如此固执的缘由。

1952年,杨善洲在施甸县石头寨一带参加土改时,吃住在一户姓安的人家中,每顿交1角钱伙食费。临走那天,老安说为他饯行,坚决不收当天的两毛饭钱,他不想辜负老乡的好意,便没再坚持。

到保山培训期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时,他想到这件事,便主动向组织做了汇报,组织上严肃批评了他:善洲同志,你忘了我们党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吗?两毛钱饭钱是不多,可这种占老百姓便宜的思想很危险,这么下去,迟早会出问题,伤了老百姓的心。”

组织上的批评对杨善洲震动很大,他主动提出写检查并送还老乡的饭钱。培训结束后,他连夜赶山路,把写好的检查和两毛钱饭钱送到老安家。

走山路还两毛饭钱的事,发生在杨善洲由培养对象转为正式党员期间。它让这样一种理念在杨善洲心里深深扎根: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占老百姓便宜。

1952年底,土改复查期间,有人反映杨善洲将一户上中农错划为地主。上级派人来复查,结果认定确属错划,便要求他在大会上作公开检讨,并将没收的财物清点后送还。

这让杨善洲懊恼又沮丧。几个月前,他刚刚因为两毛钱的饭钱作了检讨,现在又因为错划成分要在大会作检讨,刚入党就犯这么大的错误,太丢人了!是不是我还不够资格人党?在大会上作检讨,不会影响到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他整个晚上辗转反侧,思想上背了很重的包袱。

第二天一早,他无精打采地来到工作队,支部书记早已等候在办公室。“善洲同志,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一项优良传统作风,不要害怕犯错,及时改正就是好同志。

杨善洲半信半疑地作了检讨,并把没收了财物返还给了这家人。事情的结果完全出乎他的意料:老百姓称赞说,共产党就是不一样,犯了错敢检讨,敢于承担责任。

杨善洲就这样一步步在党的培养教育下进步、提高。

1958年6月的一天,保山县姚关区政府“抗旱栽插秧”的紧急会议现场,区委书记正慷慨陈辞,一个头戴叶子帽、身披蓑衣、脚穿草鞋、手拄木棍的人突然走了进来。区委书记辨认出来人是县委副书记杨善洲,便赶忙迎上前说:“杨书记,请指示。”

“指示什么指示?我屁股都还没有坐热,做什么指示!还是你说吧。”杨善洲一边说,一边找位子坐了下来。

区委书记继续不着边际地说了栽种了多少面积,出动多少劳动力,粮食产量预计达到多少等等一系列夸大的数据。杨善洲听不下去了,打断了他:“我已经去看过了,大乌邑门口的两架打水瓢架着没有打水,干沟村门前的那一坝田还干着。小乌邑门口的两头牛架着犁站着,有一伙老婆娘坐在埂子头冲壳子(方言:聊天)。秧苗要一棵一棵地栽,田要一丘一丘地刨,吹是吹不出来的!”

区委书记很尴尬,连忙说:“杨书记,咱们再商量一下。”

“走,要商量去田头商量,虚报浮夸解决不了老百姓的吃饭问题。”杨善洲这就起身去往外走。

“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人,就要在党的教育和培养下,不断改造自己,永远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前面,放弃自己的利益,忠诚地为人民服务到底。”杨善洲在入党申请书里这样写到。

秉承这样的奋斗目标和人生追求,杨善洲一步步成为大有益于人民的人。

(责任编辑 吴清泉)

作者 程三娟 云南日报记者

原载2019年《社会主义论坛》第8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苏宇箫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