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期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社会主义论坛 >> 2019年 >> 第8期 >> 正文
杨善洲事迹是主题教育的鲜活教材(上)——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采访报道工作手记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19日 10:11:32  来源: 社会主义论坛
分享至:

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过程中,中共云南省委要求全体党员干部以杨善洲同志为镜子,以杨善洲精神为动力,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忠诚践行初心使命,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杨善洲的一生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他用84岁的生命、60年对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坚守,为广大党员干部为政、干事、做人树起了一面旗帜。他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教材。

杨善洲为什么会成为这样的人,他这一辈子最深的感悟是什么?只有更深入地了解杨善洲,才能更深刻地学习杨善洲。这里我结合在长期采访中搜集掌握的情况,对杨善洲的忠诚干净担当的一生进行了一些梳理解读,方便大家对照典型找差距。

杨善洲出生成长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

杨善洲15岁时,父亲病逝,为了挣钱养家,母亲让他去学石匠手艺。勤快、厚道又肯吃苦的杨善洲很快便掌握了这门手艺,成为仅次于师傅的“二石匠”。因为人随和手艺好,干活又卖力,他经常被人请去做石活。他从不计较报酬多少,碰到别人干石活,经常还会主动上前搭把手。担任地委书记后,这种热情、敦厚的秉性也不曾改变。

1950年,杨善洲远离家乡到镇康县勐捧鲁家寨建盖房屋时,认识了木匠杨复建,也就是后来带领杨善洲走上工作岗位的人。杨善洲的表现给杨复建留下了深刻印象。1950年10月,杨复建参加工作并担任杨善洲所在的陡坡乡乡长。土改工作刚开始,他便推荐杨善洲参加土改工作队。就这样,杨善洲走出农家,人生轨迹由此改变。

杨善洲在家乡参加土改工作期间,有一次,与保山县第五区西南乡(今施甸县何元乡石头寨村委会)篱笆寨、甘蔗地的群众约定开会。到了约定时间,他却因感染疟疾高烧不退,卧床不起,外面还下起了大雨。大家建议由其他人代他去开会,他坚决不同意:已经和群众约好了,哪能不守信用?就这样,他被大家搀扶着,冒雨赶了6公里的崎岖山路去赴会。

两年多的土改实践中,杨善洲因为善于学习、肯动脑筋、诚实守信、不怕吃苦、乐于助人、对工作严格要求等优良品质和作风,得到了当地农民群众和工作队员的爱戴拥护,从普通土改队员被提为土改小组长、土改分队长。土改工作结束后,他当上了乡区干部,并不断进步,直至后来成为保山地委书记。

从石匠到土改工作人员,再到基层干部的成长脉络,杨善洲让我们有一种很强烈的感受:他身上体现出诸多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那么,这些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是如何形成的?

1927年1月4日,杨善洲出生在施甸县(时为保山县)姚关镇陡坡村大柳水一户贫穷的农民家中。他共有兄弟姊妹6人,其中4人都过早夭折。为了他能平安长大,在他6岁时,父母将他拜寄给邻村一位叫马莲头的妇女,并起名“马桩”。

寄母是一位草药医生,她不仅关心杨善洲家的生活,还关心他的前途,拜寄之后不久她便将小马桩送到附近的私塾读书。杨善洲读书十分用心,尽管家里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但他饿着肚子也要坚持每天读书,从不缺席。

青少年时期的杨善洲生活在一个民风淳朴的环境中,人们真诚无私、相互帮扶,共渡难关;六年的私塾求学,他进一步接受了仁义礼智信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淳朴的生长环境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双重熏陶,形成了杨善洲淳朴热情、诚信感恩的优秀品质。

杨善洲的家乡施甸姚关有一处著名的历史文化古迹,叫清平洞,是明末爱国将领邓子龙将军当年在抗击缅甸军侵略时居住生活过的地方。家乡的人说,杨善洲从小就崇拜邓子龙将军。而我们在采访中也发现,杨善洲和清平洞之间存在着很深的不解之缘。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杨善洲就立下遗嘱,要求死后将骨灰埋在清平洞的雪松树下;每次回老家,他一定会到清平洞里走走看看;他为清平洞捐献许过多树苗,并自掏腰包重修了这里的恤忠祠碑;他过世后,家人谨遵遗嘱,将他的一部分骨灰安葬在了清平洞。

邓子龙的故事熏陶启蒙了杨善洲一心为公、一心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

1942年,日本侵略者将战火烧到了杨善洲的家门口。国难当头,16岁的他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滇西抗战中,运送战略物资,抬伤员。

参加担架队时,和他搭帮的是一个叫刘贵的中年人。每次抬伤员,这个好心的老乡都会用绳索将年少的杨善洲拴牢在担架上,每次他脚下打滑,老乡会及时拽住他;不论上坡下坡,老乡总把轻的一头让给他。少年的杨善洲走得轻松稳当,可刘贵却经常走得挥汗如雨,磨烂的草鞋露出脚趾,在山路上留下点点血迹。

刘贵在杨善洲心里装了一辈子。同时装在他心里的,还有供养他上私塾的寄母,传授他知识的老师,教授他石匠手艺的师傅……父老乡亲真诚无私的帮助,一点点在他感恩的心里聚集、升华,成为他一辈子为人民谋幸福的源泉。

有人问杨善洲:“土改是冒着生命危验的事,为什么要义无反顾地参加?”

杨善洲回答:“当时的动机就是想分点土地。我们家祖祖辈辈没有土地,挨欺受穷,做梦都没想到,共产党会搞土改,让我这样的穷苦百姓翻身当了主人,在自己的田地上种庄稼。这是千年难逢的好事,是共产党对穷苦百姓天大的恩情。我当然要参加。”

土改中,杨善洲家分到了10亩多土地,其他像他一样的穷苦百姓也都翻身成为土地上的主人。穷苦百姓祖祖辈辈的苦难命运,终于因为共产党的到来彻底改变。

青少年时期的亲身经历,让杨善洲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让他深刻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感恩党,感恩父老乡亲,是杨善洲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的思想基础。加入中国共产党,报答恩情,成为重情重义的杨善洲必然的人生选择。

1952年11月,杨善洲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朴素的爱国为民情结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指引下,进一步深化、升华。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苏宇箫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