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社会主义论坛 >> 2019年 >> 第5期 >> 正文
推进移风易俗 建设文明乡风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23日 15:19:16  来源: 社会主义论坛
分享至:

  倡导文明新风、革除陈规陋习和抵制封建迷信是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事关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事关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事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完善管理机制,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宣传教育,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在农村落地生根。

  以加强组织领导为前提,把政府引导与群众主动参与相结合。一是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体制和移风易俗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协调的领导机制。二是推进“城乡文明共建共享”“感恩思进·崇德向善”活动开展,根据不同民族、不同习俗、不同收入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台《德宏州关于倡导移风易俗客事从简的意见》,扎实推进实施,把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年度综合考评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意识形态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指标和各级文明创建申报考评的重要指标。三是发挥各民族学会(协会)在移风易俗工作中的作用,根据文件要求,结合各民族民风民俗,在广泛尊重各族干部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各族干部群众移风易俗客事从简的具体规定,并纳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管理内容,动员和引导群众参与其中、遵照执行,充分发挥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作用。

  以强化宣传教育为引导,把文明科学养成教育与推动移风易俗相结合。一是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宣传教育。利用泼水节、目瑙纵歌节等各种民族节庆,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运用“五用”举措,组织志愿者和“五用”宣讲队员,广泛开展科学文化知识宣传普及,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组织农村文艺团队编排快板、小品、傣族嘎央、傣戏等民间传统文艺剧目,以群众听得懂、记得牢、用得上的办法,广泛宣传勤俭持家、俭约“办事”等文明风尚,使“新风新俗”家喻户晓。利用街道墙体、公益宣传栏、傣族奘房和村寨喇叭等宣传载体,广泛宣传以反对相互宴请、互相攀比、喝酒赌博、封建迷信等为内容的村规民约,使文明新风成为无处不在的靓丽风景。二是加强行为养成宣传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道德规范和村规民约为主要内容,针对当前部分群众价值观念缺失、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是非观念模糊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以“告别陋习、树立新风”等为主题的移风易俗和行为养成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崇德向善、崇尚科学、崇尚文明,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三是做好严格区分传统民俗与封建迷信工作。宣传、帮助、引导群众正确区分封建迷信与传统民俗等的界限,对农村的封建迷信、传统民俗等活动进行科学严格的划分,并向广大群众广泛宣传;对于优秀传统民俗和风俗等,不仅保留、提倡,还继续传承发扬;对于封建迷信活动给予坚决地抵制。

  以现有队伍建设和公共基础设施为平台,把开展各项活动与移风易俗结合起来。一是发挥好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老军人作用。发挥他们较高的社会威望、政治觉悟和文化素质,让其参与到移风易俗的日常监管中来,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利用农村现有文化活动场所和活动载体,加大移风易俗、讲文明树新风宣传,提高群众知晓率和普及率。在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和“道德讲堂”“善行义举榜”“青年之家”“巾帼之家”等创评活动中,策划组织群众喜闻乐见、容易接受和参与的文体活动,深度植入移风易俗、讲文明树新风的内容,潜移默化地引导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引导村民争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新型人际关系的倡导者。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苏宇箫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