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社会主义论坛 >> 2019年 >> 第5期 >> 正文
闯出“直过民族”摆脱贫困新路子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23日 15:19:16  来源: 社会主义论坛
分享至:

  巩固党在基层执政基础。沧源县始终坚持把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作为推进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治理的根本任务,全面加强党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围绕精准方略,扭住关键重点,突出基层导向,实行县委常委挂包乡(镇),县处级领导和“挂包帮”定点扶贫单位挂包村(社区),干部包户的“三包”机制,93个村(社区)全部派驻工作队,省市县乡累计选派1089名干部驻村、4072名干部挂包贫困户,1200名干部挂包非贫困户,实现了对辖区农户挂包的全覆盖,解决了“扶持谁”“谁来扶”“扶什么”的问题。通过开展“户户清”、遍访贫困村贫困户、提升人居环境行动、到挂钩户家中同吃同住同劳动等活动,全县广大干部辛勤履职、无私奉献,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在脱贫攻坚一线工作中涌现出一批脱贫攻坚标兵,许多社会爱心企业、爱心团体、爱心人士关心、支持、参与脱贫攻坚,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鱼水一家亲”氛围更加浓厚。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务工返乡人员中遴选124名青年优秀分子进入村级班子作为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培养,使村级“两委”班子更有活力、更有战斗力,确保脱贫攻坚各项工作高效落实。在全县93个行政村下派了驻村工作第一书记,他们以身作则、不畏艰辛,用真情赢得支持、率先垂范引领群众,涌现出了岩帅镇新华村第一书记赵德栋,芒卡镇焦山村第一书记李宝银,勐来乡勐来村第一书记李永昌,班洪乡班莫村驻村工作队员吴云春等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越来越坚实,基层的战斗堡垒作用越来越强化。

  提升干部队伍素质能力。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大考场,作为检验干部能力的“试金石”,把干部拉到一线磨砺锤打。从不会做基层工作到熟悉基层工作,从不会做群众工作到熟悉群众工作,从不会做项目工作到熟悉项目工作,从不会抓产业发展到熟悉产业发展。广大干部在脱贫工作中真作为、敢作为,能作为、善作为,扑下身子、深入基层,为贫困群众出点子、解难题、干实事,在脱贫攻坚一线真正磨练了意志、锤炼了作风。在这场硬战中,锻造了一支思想铁、纪律铁、队伍铁、基础铁、责任铁的“沧源铁军”。

  展示世界佤乡时代风采。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立足“直过民族”地区所保留的原汁原味佤族文化和自然生态资源,以“让世界佤乡名扬四海,让阿佤人民永唱新歌”为美好愿景,坚持走文化与生态深度融合的旅游产业发展之路,助推脱贫攻坚,厚植跨越发展基础。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中国佤族新米节,沧源国际佤族音乐节等节庆活动彰显独特魅力,《族印·司岗里》大型佤族歌舞剧向世人全景展示了佤族繁衍生息的传奇脉络,以佤文化为载体的国际旅游精品城市建设初具雏形,佤族文化由群众“自娱自乐”变身为沧源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靓丽名片,全县广大贫困群众依托旅游关联产业迈出了脱贫致富步伐。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三年多来,沧源县坚持把实现贫困摘帽目标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和基础。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用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基础设施的改善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产业发展为实现“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打下了牢固的经济基础;不断健全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为实现“治理有效”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村民自治能力的提升为乡风文明筑牢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今后两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持续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交汇期,更要坚持以乡村振兴引领脱贫攻坚,以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让产业更旺、让环境更美、让乡风更好、让基层更强,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责任编辑 沈 艳)  

  作者 周 平 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长

原载2019年《社会主义论坛》第5期“专题调研”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苏宇箫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