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和谐,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开展反分裂反渗透促进民族团结教育。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把反分裂反渗透、促进民族团结教育融入经常性的教育中,在农村开展“幸福思源、脱贫感恩”为重点的感恩教育,在机关开展每月一次的“升旗宣誓”忠诚教育,在寺院教堂点开展“和谐寺院教堂评比创建”活动,在学校开展“继承革命传统、热爱美好家园”为重点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不断夯实党员群众维护核心不动摇、团结统一共发展的思想基础。
聚焦“三村”建设,夯实和谐基础。聚焦“堡垒村”建设,抓实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的落实,强化督察和考核结果的运用。聚焦“平安村”建设,推进村民自治、法治、德治同频共振。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深入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加大重点领域管理,强化源头防控,夯实基层基础建设。聚焦“小康村”建设,以脱贫增收为目标,抓住国家支持藏族聚居区发展的重大项目规划、云南省实施“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三区三州”规划的重大机遇,全面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切实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首要举措,“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核桃、中药材、花椒、油橄榄、酿酒葡萄等特色产业。以“总支+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整合资源,实现193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全覆盖。
开展“党员亮身份作承诺当先锋”行动。突出党性体验,结合实际在农村党组织开展“党旗飘飘亮身份”行动;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佩戴党徽亮身份”行动,州直机关全面实现每月第一个工作日升国旗仪式常态化;在窗口服务单位开展“示范岗位亮身份”行动,设立党员示范岗,公开服务承诺,提升服务水平。
勇担当,抓实重点工作
开展生态文明主题活动。开展“环保世纪行”、地球日、环境日等主题日活动,在州级媒体开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保督察”等专栏。将“生态环境保护”内容列入全州各级党组(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举办以“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为主题的“6·5”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以法律知识七进活动,全方位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和企业培训体系,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意识。
开展“脱贫攻坚,我在行动”主题活动。在抓党建促脱贫、促稳定的工作中选派精兵强将投入脱贫攻坚,做到每个贫困村有3至5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积极推进“互联网+党建”,投入资金560余万元,建设229个综合服务平台站点,加大各部门审批事项整合力度,综合服务平台办理事项达50多项。累计投入1.476亿元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积极探索开发资源、提供服务、混合经营、调整产业结构等发展方式。克服地方财力有限、建设点多面广、地理气候条件特殊、工程施工期短、运输成本高等困难,全面完成1045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建设任务。从州管党费中下拨60万元,用于支持贫困村开展脱贫攻坚专题培训。审批发放党员创业致富贷款2820万元,让乡村致富能手有钱创业,带动农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领导干部联系服务基层“六个一”。州级领导干部和各县市、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每年开展1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讲好1堂党课、参加1次联系点党组织活动、听取1次联系点综合情况汇报、为联系点解决1个实际困难和问题、撰写1篇调研报告,为群众服务敢担当,改革发展作表率、当先锋。
(责任编辑 沈 艳)
作者 张睿莲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马列研究所研究员
原载2019年《社会主义论坛》第3期“专题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