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政协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政协联组会时,就我国政党制度发表了重要讲话,首次提出关于“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论断,充分展示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为世界政治文明发展提出中国制度方案。近现代以来,世界政治的主流趋势和主要运行模式是政党政治。政党制度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党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是否符合本国实际,是否科学合理、运行有效,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前途命运。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一种“新型政党制度”,并阐释了这种政党制度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和本质特征。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是在中国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
在政治制度起源形成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内生演化论”,提倡“学习借鉴论”,反对“照搬移植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为它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这就是政治制度形成的“内生演化论”,它揭示了我国政治制度形成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一个国家的“社会土壤”就是它的基本国情,包括历史传统、现实条件、发展趋势,最根本的是人民的利益追求、人民的意志愿望。我国政治制度之所以能够在我国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就是因为它符合我国基本国情,代表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我国人民的意志愿望,这种历史必然性决定了我国政治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优越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需要借鉴国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能放弃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发展国家政治制度,不能割断历史,不能想象突然就搬来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飞来峰”。政治制度上的“照搬移植论”,就是把政治制度当作“飞来峰”,脱离本国实际,盲目照搬其他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这种做法会造成政治制度“水土不服”的严重问题,不仅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甚至还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灾难性后果。从世界范围看,从历史到现实,这方面的严重教训都是存在的。
根据政治制度起源形成的“内生演化论”,考察判断一种政治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优越性,不是一个纯粹的学术理论问题,没有一种抽象的价值标准,而要从本国社会历史发展中去寻找它起源形成的客观必然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这一重要论断揭示了我国政党制度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内涵。第一,这种政党制度不是从少数人、少数政治组织的主张和愿望出发,由少数人、少数政治组织设计出来的,而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长期反复实践探索中,在集中各方面智慧、反映各方面愿望、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由大家共同创造的。从起源和形成来看,我国政党制度就是在民主基础上,经过民主过程产生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政党制度内在地包含着“民主基因”,是一种以民主为本质特征的政党制度。第二,这种政党制度不是从纯粹理论原则出发所作出的抽象制度设计,而是在长期实践中反复探索所形成的现实制度安排,并将随着实践发展不断完善;这种制度也不是从外部移植进来的,不是照搬模仿其他国家的政党制度模式,而是在我国历史传统、文化传承、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上,经过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形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政党制度具有“本土基因”。“民主基因”和“本土基因”的有机统一,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党制度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决定了这种制度在当代世界政党政治中的科学性、合理性和优越性。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本质特征
新型政党制度是与旧式政党制度相比较而言的。我国政党制度之所以是新型政党制度,就是因为它与旧式政党制度相比,具有三个重要本质特征。
新型政党制度的第一个本质特征,是利益代表的广泛性。在旧式政党制度中,由各种政党自身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不同政党总是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利益,这些社会利益之间往往相互矛盾冲突。没有一个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代表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的政党,这是旧式政党制度的最大弊端。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我们党没有自身特殊利益,也没有代表利益的偏向性,而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包括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阶层、各个群体、各个民族的利益。在我国政党制度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之间的合作和协商,能够把利益代表的广泛性和利益差异的合理性有机统一起来,既形成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又照顾到各方面合理利益的多样性,这样就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中各个政党在利益代表问题上相互对立的弊端,有利于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力推动国家发展、促进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