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推进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
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以深化党政机构改革为契机,以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增强内生动力为重点,加快市场化改革,精准发力,深化“放管服”、产权制度、要素市场化配置、国资国企、投融资、财税、金融、土地、市场准入等领域改革,强化改革举措系统集成和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推动相关改革走深走实。强化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全力抓好“营商环境提升年”,把弘扬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上持续发力,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实施更大力度降成本举措。
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开放。云南经济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加快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五通”为抓手,扎实推进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承接产业转移,以更大力度复制推广自由贸易区改革试点经验,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一步加强开放载体建设,完善各类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跨)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的功能和作用,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和中缅经济走廊建设,完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对外合作机制,办好中国—南亚博览会,使云南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髙地。
进一步推动创新驱动。集聚创新人才,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补上云南创新人才缺乏的短板。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激活企业在创新中的骨干作用,形成创新合力。加快创新型云南建设,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千亿级大产业、大企业和“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小巨人”。优化创新机制,更加重视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推动把创新成果转化为新产品、新项目、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形成新的增长点。
推动实施四项重点工作任务
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针对突出问题,继续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坚持结构性去杠杆的基本思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在管住增量风险的同时注重化解存量风险,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和共振,稳妥处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做到坚定、可控、有序、适度。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重点解决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确保全年130万贫困人口净脱贫、2457个贫困村出列、31个贫困县摘帽。聚焦保卫蓝天碧水净土,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中国最美丽省份建设。
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加法、减法一起做,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加大产业优化升级力度,谋划面向2035年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一方面,坚持“两型三化”产业发展方向,推动以制造业为重点的产业集群发展,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八大重点产业发展,深化“三张牌”内涵,大力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构建和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一批布局合理、重点突出、各具特色的全链产业、核心优势产业、产业集群;另一方面,继续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化解过剩产能。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设施建设滞后,是制约云南发展的重要因素。按照功能完善、安全高效、适度超前的要求,打牢基础、破解瓶颈、强化支撑,推进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加快国际大通道建设步伐,形成有效支撑云南发展、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的综合基础设施体系。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和乘数效应。将破解瓶颈、填补短板放在重要位置,从广大农村、民族聚居区、沿边地区的基础设施尤其薄弱的现实出发,继续优先解决民族地区基础设施问题,力求在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从根本上改变民族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状况。
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紧紧抓住人的城镇化这个核心和提高质量这个关键,有序推进城镇化发展,以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和滇中新区建设引领滇中城市群发展,全面开展区域中心城市、中小城市、特色小镇建设,推进县城改造提升,深入推进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公务服务均等化,抓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土地制度改革为牵引推进农村改革,增强发展农业农村新动能。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是云南省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关键之年,抓好2019年经济工作至关重要。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我们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云南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责任编辑 郭笑笙)
作者 张雪鹏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科社教研部副教授
原载2019年《社会主义论坛》第3期“特别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