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晋宁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们仅从这些年晋宁开展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创建活动”这个侧面,就可以看到晋宁民族事业取得的成绩。先后投入资金2600余万元,创建了核桃园、大绿溪、一字格、新房子4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了小石板河、丫租两个“哈尼民族特色旅游村”,创建了新寨、大风口两个“彝族特色村”。
创新思路
不照搬别人模式,大胆创新适合自己的路子,结合各示范村实际以及今后产业走向,认真分析研究当前形势,着眼长远,突出示范村的“示范”效应,对每个示范村的创建进行定位。确定以打造昆明城市后花园为努力方向、以体现民族特色为亮点,以发展观光休闲旅游为产业培植的导向,以发展生态农业为产业发展重点的示范村创建原则,明确以建设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总体要求,突出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以政府引导、群众广泛参与、社会各方支持的运作方式,探索农民能持续增收致富的产业扶持发展新路子,总结新经验,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晋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工作思路,确定通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创建,村容村貌得到进一步整治,村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民族关系更加和谐,民族团结更加稳固,民族文化得到繁荣发展,村民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持续加强,基本形成以蔬菜、经济林果、旅游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发展路子,农民收入增幅明显。
把握重点
在示范村创建工作中始终围绕团结与进步这一总基调,将产业培植、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示范村创建工作的重点。形成短期以发展蔬菜为主的种植业、中期以发展核桃为主的经果林业、长期以发展乡村休闲游为主的旅游业的近、中、远期相结合的产业发展布局。
在示范村创建的近期产业培植中注重引导和扶持农民发展蔬菜种植业,目前基本形成以荷兰豆种植为主的农民增收致富路子,示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有了大幅提高。核桃园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村”,全村有汽车113辆,平均每1.5户就拥有1辆汽车。小石板河村在全区率先实现整村脱贫搬迁安置,形成高钙硒米特色产业,每年举办哈尼春节、六月年、十月年长街宴节日旅游庆典活动。丫租村探索发展梯田水稻、泥鳅、谷花鱼生态共生特色产业模式。
在中期产业培植中,核桃园村引进企业承包荒山种植核桃3000余亩,带动农户加快核桃产业和林下经济发展。大绿溪村在示范村创建中扶持40余户农户发展核桃示范种植110亩,已经成为农民的一棵“摇钱树”。新房子村在示范村的创建更是积极创新模式,采取“公司+农户”形式种植泡核桃200亩,户均拥有核桃树130棵,现已全面挂果。仅此一项未来10年每年可为本村农民人均增加收入1700元至1万元。
在远期产业的探索中,注重挖掘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完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整治村内环境、保护生态,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在核桃园村开展了农家乐旅游,扶持发展农家乐旅游接待户9户,开发旅游景点,唱响敬酒歌,组建民族文艺表演队。在大绿溪村新建民族文化展演舞台,从此有了夕阳彝乡火把节庆典活动。扶持夕阳村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接待户7户,开展 “哈尼长街宴”、“丰收节”、梯田观光、摸鱼拿泥鳅、捡菌子、露营等旅游项目活动;开发夕阳生态米、夕阳泥鳅、谷花鱼、黑皮花生等农特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