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环境。调查显示,当民营企业遇到经济纠纷时,已有37.5%的企业选择通过司法途径解决,说明民营企业对司法公正的认可度逐渐增强。在民营企业发生纠纷时,有48.53%的企业选择双方协商解决,有10.29%的民营企业选择通过第三方调解解决,说明民营企业更愿意选择相对简单、成本更低的方法和途径解决。
人才科技环境。从企业用工来看,有77.21%的企业存在用工难问题。从所需人才来看,高技术人才、高级经理人才和市场营销人才是企业最为缺乏的,分别占到所调查对象的65.44%、55.15%和45.59%。从企业研发情况看,没有任何研发活动的企业占22.06%,研发投入在1%以下的占27.21%,这表明民营企业在获得人才科技支撑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困难和问题,对研发投入普遍不够,创新能力较弱,活力不足,缺乏后劲。
政策环境。从对政策的了解情况看,有43.38%的人不太了解,41.91%的一般了解,很了解的只占5.15%,不了解的占9.56%。从政策落实情况看,66.91%的民营企业认为政策执行缺乏连续性,53.68%的民营企业认为办证手续繁琐。这说明多数民营企业对现有政策不了解,民营企业面临的政策环境仍需进一步改进。
优化云南民营经济营商环境的几点建议
规范公共服务,建立有效市场治理体制。抓住“放管服”改革契机,紧跟国家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依托《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10条措施的意见》,以简政放权为重点,试点“证照分离”改革。切实下沉基层,了解民营企业发展的真实需求与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不协调性,督促各级行政职能部门转变服务理念,加强相关业务学习,提高行政执行能力。
以抓落实为重点,优化政策环境。一是从全省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抓紧制定政策配套实施细则,破除部门利益固化格局,构建相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机制。二是公开所有涉及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办事程序,让企业充分了解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及办事程序。三是由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发展民营经济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建立政策落实情况通报制度及奖惩考评体系。四是建立健全政府与企业间的联系制度,加强政府与企业的信息沟通。
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一是营造更加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增强社会诚信,让企业家能够集中精力研究市场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力、创新力,提高生产效率。二是充分利用传媒渠道,大力宣传中央和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和具体举措,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尊重企业家创新精神和实干精神的氛围。三是对损害民营企业利益的行为进行严厉惩处,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放宽条件,改善民营企业投融资环境。一是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切实改善民营企业投资环境。加快制定民间资本投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平等进入清单外所有行业和领域。二是改善银行传统融资模式,依托云南省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加强与相关金融机构合作,增加民营企业贷款额度,适度降低银行贷款抵押品标准,简化贷款手续,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问题。三是密切关注移动互联网催生的新的融资业态,在加强监管、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鼓励民营企业对新融资业态的探索和运营。
公正执法,营造宽严适度的法治环境。一是进一步完善法规体系。在制定相关政策文件的同时,开展广泛调研,听取民营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使相关政策措施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二是改进、创新行政执法。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对新兴产业、新兴业态、新商业模式包容审慎的行政执法监管模式。三是完善和落实产权保护制度。严格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的各项规定,加强产权保护,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四是加强执法监督工作。纠正违法和不当的行政行为,切实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 沈 艳)
作者 杜 琼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
原载2019年《社会主义论坛》第1期“特别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