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民营企业需要良好的营商环境。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事实证明,营商环境就是地方招商引资,促进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相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更需要良好的营商环境。在云南省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背景下,昆明要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就要用良好营商环境来吸引民营企业投资,激发创新创业活力,让企业在良好的营商环境中公平竞争,健康发展。
昆明市民营企业快速发展且地位更加凸显
民营企业在昆明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是昆明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2017年的相关数据看,五个方面体现了昆明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民营经济总量稳步提升。2017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达2270.73亿元,同比增长9.9%,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66.11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829.76亿元,增长9.7%,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449.82亿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374.86亿元,增长10.3%。
民营经济对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率进一步提高。2017年,全市民营经济增长9.9%,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46.7%。民营经济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4.6个百分点,对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率达47.7%。
新增户数和就业人数实现快速增长。2017年,全市民营企业户数达64.7万户,新增户数达14.9万户,同比增长40%;民营经济新增就业30.3万人,同比增长35.9%。
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长良好。截至2017年第四季度末,昆明市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947.8亿元,同比增长18.81%,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878.1亿元,同比增长22.6%。
民营企业进出口快速增长。2017年,全市民营企业完成进出口总额23.29亿美元,同比增长33.2%,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量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4.6%。无疑,民营企业发展与壮大,对全市的影响和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优化昆明民营企业营商环境的驱动力
从全国来看,昆明营商环境发展仍有很大空间。根据2018年1月零点有数城市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中国营商环境升维百强榜》对全国各类城市的排名,昆明市排名第24位,前5位城市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其中成都排名第8位,西安第11位,南宁第40位,贵阳第41位。从省内城市来看,根据2017年12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委托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采用世界银行标准对全省16个州(市)营商环境(政府职能)情况进行评估的结果来看,昆明市的排名不容乐观。在诸多因素影响下,昆明市如何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投资环境开放、行政审批高效、公共资源交易公平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中共昆明市委、市政府已经给出答案: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加大改革力度,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让服务到位、权力不越位、职能匹配不错位。
政策先行,导向明确。近三年来,中共昆明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发展民营经济,贯彻实施国家和省级对改善营商环境的各项要求,出台培育和壮大民营经济的重大举措,推出各项政策措施,如《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昆明市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投资服务”的实施意见》《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昆明市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意见》《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出台《关于建设国际营商环境“四个一”的实施意见》,制定《昆明市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方案》《关于昆明市全力推进一网通办、审批服务便民利企、加快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工作方案》,优化营商制度。
职能突出,深化改革。截至2018年5月,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昆明市的行政审批事项最少。有614个事项通过网上大厅,以提前预审或免费邮寄的方式实现了“最多跑一次”“3550”改革目标初步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在全市各领域全覆盖。截至2018年10月16日,取消证明材料356项,审批要件精简了38%,实现“五十证合一”,审批时限压缩了51%,深入推动商事制度改革、“减证便民”行动。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61项,实现投资审批中介超市全覆盖,有效破除中介垄断。通过“六个一批”举措,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精简规范后市本级实施行政许可事项80项。公布“最多跑一次”改革事项2425个,累计办理“最多跑一次”事项2500余万件。5个市级部门设立行政审批处,5个主城区和4个开发(度假)园区组建行政审批局,“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投资服务+党群服务”新模式,打造网上政务服务平台,24个市级部门269个办事项实行“一窗受理、一网办理”。公共资源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率先开展跨省远程异地评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