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8年12月26日)
陈 豪
今天,省委召开座谈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动员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信心和决心,奋力开创新时代云南改革开放新局面。
一、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回顾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深刻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宝贵经验,精辟阐述改革开放历史性意义,庄严宣示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信心和决心,是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宣言书、动员令,必将指引我们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不断夺取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胜利。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准确把握40年来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以更加坚定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把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把新时代云南改革开放不断推向前进。
回顾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使我们更加深切地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贡献。实行改革开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作出的重大历史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历史性决策的时代背景,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进一步证明,今天的中国,走上了繁荣富强的复兴之路,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来源于40年前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进入新时代,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交相辉映,走的仍是一条改革开放之路。回顾改革开放伟大历程,我们要深刻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贡献,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坚定不移地做改革开放的拥护者、宣传者、践行者、推动者。
总结改革开放伟大成就,使我们更加深切地珍惜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改革开放40年来,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中国国力日益强盛、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我们党领导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我们党在领导和推进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习近平总书记用“十个始终坚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始终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始终坚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高度概括了我们党引领亿万人民的奋斗历程和创造的人间奇迹,用“九个必须坚持”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宝贵经验。“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明确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领导力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明确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明确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指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明确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前进道路和正确方向;“必须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明确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制度建设目标和制度保障;“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明确了新时代改革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必须坚持扩大开放”,明确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外部条件和动力;“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明确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政治保证;“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明确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科学思维和方法。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十个始终坚持”和“九个必须坚持”源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深刻回答了如何在新时代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把我们对改革开放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我们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系统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展望改革开放的广阔前景,使我们更加深切地坚定改革开放的意志和决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让我们看到改革开放40年一路走来的辉煌,更看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美好未来,激发了我们回望历史、走向未来的澎湃激情和壮志雄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40年来,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风雨无阻朝着这个伟大目标前进。党的十九大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更高的奋斗目标,形成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发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强音”“现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已经充分爆发出来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谆谆告诫我们,“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我们绝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也绝不能有丝毫犹豫不决、徘徊彷徨,必须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勇立潮头、奋勇搏击”“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展望新时代,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奋斗征程更加壮阔。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大力传承和弘扬改革开放精神,鼓足信仰、信念、信心的风帆,毫不懈怠、奋勇搏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时代的“接力赛”中夺取新的更大胜利。
二、云南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谱写了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的壮丽诗篇
跨越群山大川,穿越时光激流。今天,当我们站在红土高原回望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历程,更加深刻地体悟到改革开放之于当代中国、云岭大地的丰功伟力。在共和国由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进程中,云南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与全国人民共同奋斗,逐步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摆脱封闭、走向开放,摆脱落后、走向进步,实现一次次自我超越,描绘出一幅幅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历史画卷。
这4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我们不断前进。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为发端,1979年,全省轰轰烈烈地学习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改革开放的大门豁然开启,云岭大地处处迸发创新求变、探索发展的活力。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如一夜春风,驱散了“姓资姓社”等长期以来笼罩在人们心头的思想迷雾,“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念深入人心,云南加快发展的步伐铿锵有力,1995年全省生产总值跃上1000亿元台阶、提前6年实现经济总量比198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全省生产总值一度居全国第16位。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启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征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完成9大领域1192项改革任务,省级层面推出1620个改革方案,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领域的改革持续推进,改革的“四梁八柱”基本建立,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增添了强大动力。特别是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为云南发展确立了新坐标、明确了新定位、赋予了新使命,指示云南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全省上下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把奋力开创跨越式发展新局面、坚决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鲜明地书写在云岭大地上,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云南经济总量从2013年居全国第24位升至2017年居全国第20位,展现出蓬勃生机,跨越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这40年,改革开放之路越走越宽广。改革开放40年,从简陋的边贸“草皮街”到昆交会、旅交会、中国—南亚博览会,从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到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到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记录着云南打开山门构建大市场、融入大市场,从“开放末梢”变为“开放前沿”的历史进程。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以来,我们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的重要指示,发挥独特的区位、资源、开放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以沿边为依托,以“五通”为抓手,以合作为基础,对外面向南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周边经济圈,积极主动参与中缅、中老、中越经济走廊以及中国东盟自贸区、澜湄合作机制建设,加强与周边国家、地区开放合作,对内加强与长江流域、泛珠三角区域和周边省(区、市)的交流合作,扎实推进与周边国家和周边省(区、市)互联互通,创建对外开放平台和开放型经济载体,形成宽领域覆盖、多层次参与、全方位推进的对外交流新机制,云南与国际国内特别是与周边国家市场联系日趋紧密、合作交往日益密切、利益融合不断深化,开放合作的天地愈加宽广,走向世界的脚步更加坚实,融入世界发展的姿态更加昂扬。目前,云南与9个国家建立11个多双边地方合作机制,已建成7大类17个开放合作功能区以及中国—南亚博览会等重点开放平台,拥有19个一类口岸、6个二类口岸,贸易伙伴拓展至206个国家和地区,全省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1.04亿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233.94亿美元,增长225倍。2013年至2017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突破100亿美元,引进省外到位资金突破3万亿元,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40年,经济综合实力得到大提升。改革开放以来,全省GDP年均增长10%,从1978年的69.05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6531.34亿元,增长236.2倍;财政收入由11.76亿元增长到3392.08亿元,增长287.4倍,年均增长15.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5.04亿元增长到18935.99亿元,增长1258.05倍,年均增长20.1%。2018年全省经济增长速度一直名列全国前茅。产业发展实现了由农业主导向工业和服务业主导的历史性转变,三次产业结构由42.7:39.9:17.4调整为14.3:37.9:47.8,培育了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烟草、旅游、能源、有色、生物等支柱产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初具规模,现代工业体系加快构建,服务业实现跨越发展。构建“两型三化”现代产业体系,八大重点产业和“三张牌”发展势头良好,粮食总产量由864.05万吨提高到1843.4万吨,一批优势特色农产品销量长期处于全国前列、在国内外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成为全省经济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扎实推进“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公路通车里程从4.18万公里发展到24.25万公里,高速公路从零发展到5198公里,129个县(市、区)有82个通高速公路,铁路从米轨迈向高铁时代,铁路运营里程达到3856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1026公里,城市交通步入地铁时代,民航机场达15个,与174个城市通航,立体综合的交通网络四通八达,能源网络贯通城市和农村,一批大中型水库建成,滇中引水工程正式开工,互联网全面覆盖,物流网络加快建设。基础设施的沧桑巨变,为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这40年,民族团结进步实现新跨越。我们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加强并不断完善。云南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缩影,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云南实际紧密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坚持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扶持互助、文化上包容互荣、社会建设上共建互享,制定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族群众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了美满姻缘,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创造了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社会和谐、跨越发展的良好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指导思想和“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把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提出的“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把民族工作融入全省发展大局,以“五同”(全面小康同步、公共服务同质、法治保障同权、精神家园同建、社会和谐同创)为抓手促进民族地区发展进步,深入实施少数民族脱贫攻坚和兴边富民工程,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让各族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了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以来,全省贫困人口累计减少超过3000万人;2013年—2017年,全省有556万贫困人口摆脱贫困,2019年将确保实现独龙族、基诺族、德昂族、阿昌族、布朗族、普米族、景颇族等7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体脱贫,刀耕火种、窝棚茅屋、缺衣少食这些几千年来困扰“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的问题将一去不复返!
这40年,民族文化得到大繁荣。几亿人“同读几本书、同唱几首歌、同看几台戏”,这是改革开放前人们的文化生活。为让各族群众拥有丰富的精神食粮,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分发挥云南民族文化艺术的独特优势,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优秀民族文化,丰富各族人民文化生活。全省各族人民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杨善洲、高德荣和“西畴精神”等一批先进典型发挥良好引领作用,时代楷模、英雄模范不断涌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硕果累累,文化事业建设全面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逐步形成,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从1978年的30%、17%分别提高到2017年的98.39%、98.66%。文化体制机制日臻完善,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保护传承,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推出一批先进文艺精品力作,涌现出一批文艺创作表演人才,文化产品琳琅满目、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云南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2017年,全省文化企业近3万家,文化产业增加值达517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3.16%。加大文化“走出去”力度,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对周边国家文化辐射力影响力不断提升。
这40年,各族人民生活水平获得大提高。我们顺应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投入、建机制、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促公平,统筹运用各领域各层级公共资源,推进科学布局、均衡配置和优化整合,重点向农村和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倾斜,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织密民生“保障网”。改革开放以来,云南各族人民的生活告别了“票证时代”、走过了“温饱阶段”、正在走向“全面小康”,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持续得到加强。全省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3.6倍、74.5倍,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21.6%下降到2017年底的9.89%,47个贫困县将历史性摘掉贫困县帽子(2017年已有15个贫困县脱贫摘帽,2018年有望实现32个贫困县脱贫摘帽)。120个县(市、区)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6%,以养老、医疗、低保、住房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覆盖,全省5大社会保险参保累计达8456万人次,县级综合医院全部达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标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达标率分别达到99.56%和99.48%,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6.69%、上升34.54个百分点,居民预期寿命由1982年的60.8岁提高到2017年的74.6岁,居民恩格尔系数从2000年的48.1%下降到2017年的30.6%。从城镇超市到乡村集市,“菜篮子”丰富,“米袋子”充实,成就了“舌尖上的云南”,人民的物质生活越发殷实。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这40年,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大改善。云南作为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承担着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战略任务。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云南就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切入点,相继启动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长江防护林建设”“珠江防护林建设”等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程,制定出台绿色经济强省建设纲要,确立了“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发展战略,下大力气保护云南的绿水青山、蓝天白云、良田沃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紧扣“努力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战略定位,以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为目标,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力抓好以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以长江为重点的六大水系保护修复等8大标志性战役,深入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理念深植云岭大地,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责任深入人心。1978年到2017年,全省森林面积从1.38亿亩增加到3.43亿亩,森林覆盖从22.57%提高到60%,全省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森林蓄积等3项指标均位居全国第2位。2017年,云南生态保护指数位居全国第2位、环境质量指数居第5位,州(市)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为98.2%、居全国第1位。
这40年,边疆各族人民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越来越坚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教育广大干部群众,以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指引改革发展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教育人民、引领发展,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我们从边疆民族地区实际出发,深入推进“云岭先锋”工程、“红旗飘飘”工程、边疆党建长廊、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双推进”等党建工作,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边疆各族人民心向党、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信念越来越坚定。我们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和整治“四风”,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惩治腐败,促进全省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全面向好,重塑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回顾云南4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云南各族干部群众拼搏奋斗的结果,是全国人民大力支持的结果,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所有亲身经历云南改革发展的干部群众,所有关心支持云南改革发展的各界人士,都有理由为之自豪!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今天,我们点赞这些成就,不是为了陶醉于已有的成功,更不是要躺在功劳簿上止步不前,而是要在40年的变革中总结规律和认识,从前人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目标定位,更加充满信心地踏上新时代的征程。回溯和梳理云南的每一点变化、每一步跨越,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是改革开放的根本保证,解放思想是贯穿改革开放的鲜明主线,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无论任何时候,改革开放的决心不能动摇、方向不能偏离、信心不能缺失;无论经历怎样的风雨、怎样的曲折、怎样的干扰,我们必须始终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沿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方向,接续奋斗、永不停步,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这是从40年艰辛探索中得出的经验,值得我们永远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