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岭时评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云岭时评 >> 正文
云岭时评 | 保护利用好文化地标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3日 16:01:00  来源: 云南理论网

  云岭时评评论员 龙敏飞

  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察看丽江木府主要建筑,参观纳西族东巴文化研究成果展示。他强调,要保护利用好木府这样的重要文化地标,保护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各族群众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在丽江古城的核心地带,木府静静矗立了数百年。这座宏伟建筑,不仅是活着的历史,更是丽江的文化地标之一。毁掉一个重要文化地标,等于撕掉了文明史书的璀璨一页;保护一个文化地标,则为“从未来回望过去”保留了一扇窗户。保护利用好文化地标,不仅是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使命,也应成为全民共识、全民行动。

东巴画作品。云南日报记者 李铁成 通讯员 和雪源 供图

  在传统与现代、保护与发展中找到平衡点。一方面,要保护好文化地标的历史价值,保留好原始风貌和历史信息,积极挖掘背后的动人故事,加强宣传力度,提升大众对文化地标的认同感。另一方面,文化地标不能只躺在过去,而应与时俱进,将现代科技与文化地标结合起来,通过人工智能、AR、VR等展现文化地标的时代魅力。

  在保护利用好文化地标中守护共同的精神家园。以木府为例,其融合了汉、藏、白、纳西等多民族的建筑风格,是西南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应深入挖掘文化地标中蕴含的“民族一家亲”内涵,保护传承好与之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各族群众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书写新时代民族团结奋进的新篇章。

纳西族群众载歌载舞。云南日报记者 和茜 供图

  文化地标是凝固的历史,也是跃动的文明火种。它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串联着个体记忆和集体认同,承载着地域文化与世界对话的密码。保护好这一纽带,我们在现代化的大潮中方能更好地坚守自我;激活其时代价值,中华文明的生命力才能跨越千年绽放新“芳华”。

  (责任编辑 苏宇箫)

责任编辑:苏宇箫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