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岭时评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云岭时评 >> 正文
云岭时评 | 探索自然的前提是敬畏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1日 17:32:26  来源: 云南理论网

  云岭时评特约评论员 董博文 李润生

  近日,大理苍山兰峰附近,一名因高原反应掉队的“驴友”被困密林,救援队历经5小时艰难搜救才将其安全带出。这又一次引起我们对擅入景区未开发区域而引发安全问题的思考——当“诗和远方”与生命安全相碰撞,究竟该如何平衡探索自然的渴望和现实规则的红线?

  苍山十九峰绵延百里,云海翻涌、杜鹃怒放,吸引无数游客慕名而来。然而,这片秘境却频频上演惊险一幕,总有部分驴友放着开放的安全区域不走,为追求“网红打卡”或小众路线,屡屡突破《苍山保护管理条例》划定的禁区,探险找刺激,由此引发的救援案例并不少见。仅2023年,大理就开展了30余次针对苍山未开发区域的救援行动,甚至有游客因擅自闯入险境无法呼叫救援而付出了生命代价。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一些社交媒体上,“野生向导”“寻求爬苍山搭子”等黑产业链条滋生,博主们美化冒险,淡化风险,吸引了众多缺乏经验的游客铤而走险。这种安全意识的缺失,本质上是对大自然缺乏敬畏,是对自己的盲目自信。当他们用运动鞋丈量专业登山者的领域,用手机导航替代专业向导时,危险已悄然逼近。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大理已启动“智慧苍山”工程,在重点区域增设50处红外监测设备,但要减少这样的冒险潜入,还需多管齐下。社交平台要结合地方性法规对违规攻略和“黑向导”坚决封禁惩治,切断冒险诱导源头;地方管理部门也要继续加大对入山的景区、卡点和客栈酒店等公共场所的宣传教育;同时,对那些明知故犯者坚决依法惩处,强化法规威慑力。

  探索自然、体验自然的前提是敬畏自然、遵守规则。每一次成功救援,不应成为下一次冒险的“底气”。只有让规则长出牙齿,让安全深入人心,才能更好守护生命的尊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责任编辑 苏宇箫)

责任编辑:苏宇箫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