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吴秋平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城市建设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作用的机制。”这一重要部署,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改革和创新基层治理中的重要意义提升到新高度,对提高国家基层治理水平,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战略任务,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切入点,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能。我们要立足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从基层“自治、法治、德治”三个维度出发,深刻把握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的重大意义和时代价值,以实际行动构建新时代基层治理新格局。
加强家庭建设,奠定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石。家庭是文化的传承者,是基层社会自治的基石。第一,发挥家庭是人生第一课堂的堡垒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子女内化,并影响子女的一生。第二,夯实家庭作为基层社会自治单元的坚强力量。和谐的家庭能够为家庭成员提供情感支持和安全感支撑,减少诸如犯罪等社会问题的发生。家庭成员通过参与家庭和社区活动,进一步提升社会责任感,增强社区凝聚力和自治能力。家庭成员之间的紧密合作有助于提高面对自然灾害、经济危机等社会危机的能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有助于政策信息的传达和实施,使得政策更加贴近民众的实际需求。第三,加大家庭建设的投入力度。政府应保障家庭的基本权益,确保家庭成员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教育、医疗等服务。企业可以提供灵活的用工安排,帮助员工平衡工作与家庭关系。社区可以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和亲子活动,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
强化家庭教育,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水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第一,系好青少年第一颗“法治扣子”。在家庭环境中,父母通过言传身教,将法治观念、法律常识传授给子女,使子女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法治的认同感和敬畏心。第二,建立健全家庭教育法治保障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标志着家庭教育的法治化迈出了重要一步。家庭教育的实施者,需要承担起法治教育的责任。教育行政部门、妇女联合会等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推进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建设。法治部门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来,提供公益性的家庭法治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第三,打好家庭、学校、社会的“组合拳”。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形成合力,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家庭是法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学校负责传授系统的法治知识,社会提供实践和锻炼的机会。积极开展普法教育宣传活动,积极引导家庭成员参与社区法治宣传活动,全方位感受法治的力量,提升法治意识。
重视家风建设,培育基层社会治理的良好风尚。家风是家庭成员代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是社会道德风尚的源头。第一,培育优秀家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优秀家风助力培养有道德、有修养、有责任感的家庭成员,他们将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家风建设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第二,传承优秀家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优秀家风是德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承载着家族的历史与文化,影响着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优秀家风,如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中华传统美德的弘扬。第三,强化社会宣传,营造良好的基层社会治理氛围。依托互联网平台、社区、学校等,广泛、实时宣传优秀家风。通过在社区组织家庭美德讲座、家风故事分享会、家庭文化节等活动,居民在参与中感受优秀家风的魅力,从而自觉成为优良家风的践行者。可以将家风教育融入学校德育课程、主题班会、道德讲堂等,全方位浸润学生的成长之路。
[本文系重庆市高校辅导员择优资助计划(项目批准号:fdyzy2021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