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尤磊 吴嘉莘 魏蕾 昆明理工大学
数字乡村建设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这一战略不仅关注农业生产的数字化转型,还涵盖乡村治理、公共服务和生态宜居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以数字技术为基石,推动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的数字乡村建设,有望成为推动农民创新创业的新动力。
当前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作为全省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在数字乡村建设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通过搭建数据平台、推广智慧农业、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发展乡村数字经济和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等措施,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和发展。其中,石林县通过明确7项重点工作任务,积极搭建“三农”公共数据平台,建设智慧农业,完成了人参果全产业链数字平台等建设;探索数字文旅,搭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平台,建立智慧电商物流枢纽。开远市注重完善设施资源整合共享机制,通过“邮快合作”模式,实现了快递进村;建立乡村振兴大数据平台,有效防止返贫;构建了“平安乡村”智能视频平台,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和群众安全感。楚雄市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企业赋能、社会参与的数字乡村试点建设路径,聚焦乡村治理难题,楚雄市把分散在各部门的24个应用系统汇集联通到云平台,并拓展升级为“威楚数智大脑”,实现全市城乡资源数据“一张图”管理。然而,在数字乡村取得成效的背后,我们也应看到我省农村居民主要分布在广袤的山区,家庭经营性收入主要依赖于农业。在部分边远地区,受资源限制和复杂自然环境的影响,农业发展基础较为薄弱,这就阻碍了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在数字乡村建设实践中,也面临着诸多难题,如数字基础设施薄弱、资金不足导致难以做优、政策引导形式单一、群众数字素养不高、人口老龄化带来推广困难等。
做好整体规划,促进数字乡村发展。破解上述难题,亟待建立健全跨部门协调机制和跨层级联动机制,做好数字乡村建设整体规划设计,整合用好相关支持政策和现有资源,从而激发农民的创业创新活力。首先,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农户数字红利获取以促进农户增收,从政策层面进一步提升数字乡村在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中的战略地位,将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也列入数字乡村战略的目标清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和完善支持数字乡村建设的政策措施。优化服务环境,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保障数字乡村建设的顺利推进。其次,提升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加大农村宽带、5G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力度,确保农村地区网络覆盖的广度和深度,加强乡村数字基建对数字经济、数字治理和数字金融的支撑作用。完善信息终端设备,推广智能电视、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设备在农村的应用,降低设备成本,提高农民使用数字技术的便利性,使数字乡村建设的增收作用得以更好地发挥。再次,推动数字经济与农业深度融合,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数字化转型,培育、壮大农村电商供应链企业,鼓励和支持农产品电商平台建设,使更多农户能参与共享“数字红利”,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推广智慧农业,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推动智慧农场、智能温室等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引领农业转型升级。最后,提升农民学习数字化知识技能的意愿,构建适应农民需要的培养体系,加强农业科教数字资源供给,重点提升农民的数字农具使用能力和农村电商运营能力。对农民进行数字技能培训,包括电子商务、互联网应用、智能设备使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农民的数字素养和应用能力,为增收致富提供有力支撑。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鼓励支持大学生、返乡农民工等群体投身农业创业创新,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引领农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