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沈楠 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今年5月召开的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有意识地将大学生纳入思政课质量保障体系,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学生中心时,结合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2021—2025年)工作的开展,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和获得感,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引导学生确立目标,明确自身责任,主动担当作为。大一新生初入高等学府,对自己的人生理想、职业规划、学业安排充满期待,但往往不会主动思考其学习目标。因此,思政课教师应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引领学生将成长目标落细落小落实到思政课之中。例如,除了完成学习任务、获得学分、拿到较高绩点外,大一新生还应基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立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意识到青春逢盛世、学习正当时,从而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主动参与塑造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与教师、家长和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同时,思政教师需及时提醒学生,经过前序学段的学习,每位同学都是学习方面的“专业人士”,所谓“好学生”需要自己界定并付诸行动;希望他们在大学生活中勇当“自变量”,巧做“因变量”,寻求“最优解”;帮助学生树立“自己是自己成长的第一责任人”的观念;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促其有意识地参与思政课。
鼓励学生朋辈支持,贯穿闭环思维,帮助个人成长。“朋辈”兼具“朋友”和“同辈”之意,朋辈支持来自同龄伙伴、同班同学。由于朋辈经常面临类似的困惑疑虑、共同的成长议题,更容易彼此理解和沟通。于思政课而言,各课程教学班的学生人数不少,且大多来自不同学院或专业,需要利用分组管理,鼓励朋辈互助交流,从同伴的角度对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进行督促。例如,各小组人数以实际授课周数为宜,每位同学均能轮流担任所在小组的值周组长,对本组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梳理和当堂汇报,促进学生换位思考、相互学习,在具体情境中感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助于他们及时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思政课教师可运用闭环思维优化教育教学。一方面,依照课堂规范展示每堂课或每次课的学习目标,围绕目标开展教学,值周组长汇总后向全体同学和任课老师汇报——形成完整的教学单元闭环。另一方面,结合具体学习事项设置流程,事前有教师的明确交代,事中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事后有教师对整体和个体完成情况的反馈。此外,思政课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以期待和鼓励为主,支持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
激励学生总结定位,实现自我管理,满怀希望前行。思政课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会了什么”。思政课教师在教学、期末总结、考试评分及推优等各个环节中,应注重质量保障,珍视师生互动。在整个学期的课程实施中,教师强化多元主体评价,安排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为学生提供及时、多次、多样、多角度的过程性评价,不断提升其自我效能感。在期末总结时,教师设置回顾展望环节,邀请每位同学对照开学初设立的课程学习目标,总结实际完成情况,记录自己的进步(至少三条)——在增值评价中增强学生的体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期末考试后,综合评分主要由教师完成,此时,教师需体谅学生对“挂科”的担心,及时将总体情况告知学生,让同学们能“吃到定心丸”。若成绩公布后还需评先推优,教师则应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评选原则,推优后也应对全体同学给予鼓励,营造出温暖同行、感恩彼此的氛围,让学生们满怀希望、继续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