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杨莹 云龙县团结彝族乡党委
近年来,云龙县团结彝族乡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持续向各族群众播撒民族团结进步“石榴籽”,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共同体,中华一家亲”。
推进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夯实“铸牢共同体”的思想基础。积极构建多位一体的宣教平台,纳入党员干部、群众社会教育全过程,把党的民族理论政策送到各族群众手中,组建“三语”宣讲小分队,以进机关单位、进乡村组、进学校企业为主要阵地,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以“万名党员进党校”“干部夜校讲堂”等“大课堂”为载体,以党员干部走村入户开展“院坝会”“群众会”等“小课堂”为辅助,“滴灌式”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覆盖人数累计达1万多人次,各族群众形成“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中小学用好《中华民族大团结》《中华民族大家庭》等教材,不断增进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以及增强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开展国情讲座;以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体为载体,积极推广“道中华”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理念。
紧扣文化聚魂,夯实“铸牢共同体”的文化基础。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创新交融,建成1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1个民族文化传习所、5个村级文化室、32个村民文化活动场所,成功申报州县级非遗文化传承人24人,州级非遗项目2个。完成河南“彝族传统生态文化保护区”的规划编制,举办火把节、长街宴等系列活动,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利用媒体平台刊登200余篇信息,传播好“老党员感念党恩交纳特殊党费”等团结故事,《团结乡里话团结》宣传片、《团结儿女心向党》主题曲,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和传唱。
坚持不懈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夯实“铸牢共同体”的阵地基础。团结乡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增进一体,努力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主动融入全县“一馆一带一廊”三极联动全域创建格局,积极推进“团结—宝丰—苗尾”民族团结党建示范带建设。把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摆在突出位置,探索实践“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推普工作网络,不断提高各族群众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水平,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依托项目建设,打造民族团结主题公园、文化长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教中心等宣传阵地,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动月”集中宣传活动。建设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提档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图书馆、“农家书屋”等文化基础设施,并全部面向群众免费开放,拉近各族同胞之间的距离,形成“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良好氛围。
以示范乡镇创建为抓手,夯实“铸牢共同体”的群众基础。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乡村振兴工作紧密结合,推进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双促进双融合。深化乡风文明,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农家书屋等载体,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等方式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道德模范、最美人物、星级文明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户等评选活动,将民族团结纳入村规民约,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引导各族群众自觉抵制陈规陋习,培育家庭和美、邻里和睦的社会新风尚。将民族团结与文化服务有机结合,按照“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旅游振兴”的要求,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将“火把节”等传统节日融入各类群众文化、文艺汇演活动中,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全民阅读活动、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 、文艺文体赛事等各类活动,为各族群众送上文化大餐,让各族群众得到文化滋养,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责任编辑 沈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