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杨清舒 李婷 云南省商务研究院
越南是中国在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20到2023年间,中国云南与越南的贸易额增长到三倍以上,水果贸易成为推动滇越双边贸易迈上新台阶的重要产品。“冷果”与“热果”通过滇越国际陆路大动脉实现新时代的“双向奔赴”,滇越贸易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冷果换热果”满足滇越市场需要。一方面,云南“冷果”在越南“热火朝天”。2023年,中国对越南水果出口额同比增长,云南“冷果”对越出口稳居全国第一,主要品种包括柑橘、葡萄、苹果、李子、柿子。随着水果输出量的增加,云南企业也积极走出去开拓市场,在越南老街市的水果批发市场建成了具有冷链物流中心功能的农产品海外仓,并构建了以河内市、胡志明市、老街市为枢纽的覆盖越南全境的销售网络。另一方面,越南“热果”在云南深受欢迎。2023年,云南从越南进口水果额度同比大幅度增长,主要品种包括榴莲、火龙果、荔枝和西瓜。同时,云南对越南的主要口岸“流量”上涨,2023年,河口口岸榴莲发货量一跃成为全国第四,成为仅次于凭祥市、广州市、昆明市的第四大榴莲发货地。
以物流通关为核心促进“冷果换热果”增量。一是公铁联运助力水果运输提速。公路方面,形成以河口公路冷链运输为主的水果冷链运输渠道,从宾川县、蒙自市、华宁县等水果主产区到越南老街市最短仅需12小时。铁路方面,昆明市、玉溪市、大理白族自治州至越南老街市一站式直达冷链班列开通,“一箱到底”公铁联运试点让老街市至胡志明市较全程铁路运输时间大大压缩。二是海关助力水果通关效率提高。河口口岸和天保口岸设置了生鲜货物的“绿色通道”和“一带一路”专用通道,对进出口鲜活易腐农产品确保优先接单、优先查验、优先放行。昆明海关实施缴费改革措施,确保口岸通关环节成本控制。三是开展试点新模式。河口口岸开展“重进重出”模式试点,即为北山(中国)—金城(越南)之间的口岸生鲜农产品运输,车辆运送货物到达目的地口岸卸货完成后,又换装其他货物以满载的状态返回。该模式突破了原先“重进空出”模式换装的限制,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车辆周转效率。四是供应链主体不断增加。云南省服务于鲜果仓储、运输、报关、报检、金融的供应链企业不断增加。在省内国家级供应链试点企业中,有超过40%的企业正在开展水果进出口越南的供应链业务。
以“冷果换热果”促进滇越贸易发展。一是提高水果附加值,扩大出口量。以2023年认定的曲靖市、大理州、玉溪市3个农产品出口试点为契机,整合试点邻近县区资源,建立“注册备案基地县+市场主体县”飞地合作模式,复制推广试点地区政策,支持越南需求量较大的宾川沃柑、华宁蜜桔、会泽夏季草莓等品类扩大出口规模。引导水果加工企业与边民合作社合作,发展水果进口落地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承接东部水果加工业产业转移,引进一批带动力强的优势企业,推动水果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将河口口岸建成进口热带水果落地加工集散基地,以水果加工业辐射国内及东南亚市场。二是降低物流成本,提质增效。首先设计以河口口岸为主,金平口岸、天保口岸为辅,辐射越南腹地城市的滇越水果通道。通过加快中越河口—老街口岸铁路套轨改造,强化“河口—老街—河内—海防”中部通越主干线的公铁联运效率,出口“昆明—玉溪—红河”沿线基地温带水果,进口货值较高的榴莲;加快金水河口岸冷链物流功能建设,尽快申请进境水果指定监管场地,培育生鲜食品集散中心,打通“金平—莱州—奠边”越南西部城市生鲜运输通道,进出口货值相对较低的水果品种;加快天保口岸跨境冷链建设,将“天保—何江—河内”作为东线方向水果进口的有力补充。其次,提高“冷果换热果”物流效率。2024年6月22日,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国际道路运输试运行活动启动。应以此为契机,结合前期的跨境物流体系建设改革试点,持续探索在越南开展跨境直达运输试点。探索公路集装箱“一箱到底”,即公路模式下“换车不换箱”,实现水果既能直通越南腹地市场、减少换装损耗,又能避免车辆在滇越之间运输因海拔、车辆结构、耗油量导致的技术性运输困难,且组货灵活,可大大提升时效。再次,加强检疫互认国际合作。可以发展检疫检测、标准认证等第三方服务,支持河口口岸驻点的第三方检疫机构加强与越南检验检疫认证机构在蔬果检验检疫和溯源管理合作,争取推进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或其他具有国际检验认证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在中越河口—老街口岸建设货物检测检疫实验室,开展检验检疫电子证书国际联网核查,推动双边对检验结果采信,对获得认证的果蔬产品进行快速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