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杨玉龙
碛、羟、釐、拏,这些都念啥?罍、觚、盨、斝,都是干什么的?“博物馆热”席卷京城,但在参观过程中,一些展品说明牌中的生僻字没有标注拼音,让观众傻了眼;一些展品说明太过简略或太过专业,也让人看不懂。
展品说明牌文字太简略,容易让多数参观者看不懂,走马观花逛一圈下来收获不大,这样,文物的展览价值也就会大打折扣。
博物馆珍贵文物的说明需要用心和贴心。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博物馆就在积极改变。内蒙古博物院,一些说明牌被标注了密密麻麻的拼音和注释,即使是小学生也能通读甚至理解。在中国海盐博物馆,不仅用文字介绍了制盐工具盘铁、“淋灰取卤”的含义,旁边还以场景模拟形式还原了制盐过程。这些均是很好的尝试。
当然,也可以借助技术的力量。如在文物下方加上二维码、提供语音导览服务,或者是通过多媒体互动显示屏展示......许多博物馆正在不断探索展品说明呈现的方式。据报道,苏州博物馆本馆基本陈列品的说明牌,左下方标注了微信导览索引号,观众直接回复文物编号至官方微信服务号,即可跳转至导览界面。
让文物“说话”,让展览“活起来”,才能让观众收获满满。也正如业内人士表示,文物说明不论长还是短,不论是旧形式还是新花样,最关键的是策展人员对于文物本身的研究程度。对于博物馆方面,应该更多地关注观众的感受,让文物的说明更契合观众的需求,让文物蕴含的文化价值真正走进观众的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