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约稿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独家约稿 >> 正文
文博游应该既“上头”更“上心”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18日 16:20:19  来源: 云南日报

  作者 沈艳

  三星堆文物北京展人气爆棚,山西博物院预约火爆,冒雨排队看太阳神鸟的外地游客挤爆金沙遗址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加场夜游活动......今年暑期,持续高涨的“文博热”成为一道亮丽的旅游风景线。各省区的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方志馆、科技馆、图书馆等展馆场所,成为热门“打卡点”。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暑期国内博物馆的参观人次同比呈现两位数增长,博物馆门票预订量跃居所有景区排行第一。人们从五湖四海而来,奔赴历史长河中沉淀的瑰宝。

  走进文化展馆,那承载着历史与现代交织、技术与艺术交互、智慧与文明交融的器物、服饰、古籍、刺绣、诗书画卷等等,让人宛若置身一场时空旅行,可以畅游知识的海洋,可以和古人进行一场“对话”,可以享受诗情画意的惬意和幸福,也可以探索充满想象的未知世界,恣情感受全国各地少数民族文化和人类璀璨文明带来的无穷魅力。

  随着科学技术和融媒技术的深度发展,智能科学和体验科学的研究应用进一步推动了文博市场的蝶变和转型。我们看到,国家博物馆“G20数字博物馆——文化走廊”,以前沿科技呈现和丰富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中国现代文学馆“《红楼梦》短视频”,让经典文学以全新形式重回大众视野;四川三星堆博物馆“古蜀表情包”以其独特的创意和趣味性,在网络迅速走红;湖北省博物馆首次展出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主人“喜”的3D复原头像,为观众带来震撼的视觉体验......各地博物馆凭借一系列大众化、年轻化、科技化的举措成功火爆“出圈”,“了解一座城市,从当地的博物馆开始”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共识。

  对文博游“上头”的背后,展现出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优质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和强大自信,同时也反映出文博类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强大潜能。然而,如何将这种一时的“上头”热情转化为深入人心的长久热爱,并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大众化道路,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从“上头”到“上心”,需要不断创新文博游的形式,促进数字技术与文物展陈的深度融合,从而更好地连接过去与未来。通过运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混合现实(MR)等先进技术,可以让历史场景生动再现,让文物细节触手可及,让文化知识浸润人心。此外,持续推进线上数字展厅的建设,创造更多互动性强、内容丰富的在线展览平台,能够让公众不受时空限制地享受到文化“云盛宴”。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对博物馆环境的智能管理,例如实时监测并调节环境条件,分析预测参观者流量,以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同时,基于大数据分析游客偏好,还能提供个性化的参观体验。

  此外,还应充分挖掘、利用和发挥文博场馆的教育和研究功能,将文物资源转化为高质量的文化供给,推动文化“引进来”和“走出去”,为全社会提供更丰富更持久的文化滋养。进一步发挥文化场馆宣教育人功能,加强与教育领域合作,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开发研学教育课程,设计研学路线。精准化、个性化定制游览方案,满足游客多元需求,使其在舒心游览中拓展文化教育、接受文化熏陶、提升文化品位、巩固文化认同,让文化的触角突破限制无限延伸。唯有如此,文博游才能真正打动游客、触动情感、赢得人心,常居旅游市场的“顶流”位置。

责任编辑:苏宇箫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