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博览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文史博览 >> 正文
【原创】史话金江古渡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26日 11:12:26  来源: 云南日报

  

  金沙江在永胜涛源穿行而过。 云南日报通讯员 宋安航 摄

  作者 何守伦 丽江师范学院

  滇西北丽江永胜金江古渡,位于涛源与片角镇之间,自古为长江上游交通要津。清乾隆《永北府志》序称,永郡“金沙环绕,诸葛相之所逮津;玉斧森沉,元世祖于焉飞渡”。据考证,诸葛亮“五月渡泸”发生于此,忽必烈“元跨革囊”在此渡江,杨升庵在此咏叹“滚滚长江东逝水”……地处云南北大门的金江古渡,不仅是金沙江天险的重要商道关津,亦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诸葛亮“五月渡泸”

  魏蜀吴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了稳定蜀汉局势,实现“西和诸戎、南抚夷越”以利北伐的战略,于公元225年率兵南征,史称“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明代李浩《三迤随笔》中记载,明朝初年在永胜金江古渡还可看到记述诸葛亮南征历史的碑刻,上书“泸水渡”三个大字,下署“汉丞相诸葛武侯立于建兴三年夏五月初六”,“字虽侵蚀而可辨,为汉隶,碑立路边,人称南征碑”。

  据云南文化名家袁嘉谷考证,诸葛亮“五月渡泸”的地点就在永胜金江古渡。袁嘉谷在《五月渡泸考》中说,蜀汉武侯南征,先由越嶲,“越嶲今属蜀,古兼隶滇之永北(今永胜)”,“揆理而决之,由越嶲至益州(今滇中),必经永北金沙江,江广而郁……揆势而决之,元世祖从中道入滇,革囊济金沙,顾祖禹所谓从越嶲渡江,未尝不师武侯之成法;揆时而决之,蜀都至永北,地望准直,约二千里,永北至益州治(今昆明),又约千里”。“(武)侯由越嶲始渡泸,泸即永北界之金沙江无疑”。

  诸葛亮“五月渡泸”,采取“攻心为上”策略,使南中民族上层孟获等“服其心”,并任用他们为地方官吏,从而“夷汉安之”,保障了云南社会经济稳定发展。诸葛亮平定南中之后,把以今永胜县为中心的越嶲郡遂久县,划归新设的云南郡,郡治在云南县(今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明代《云南通志》记载:“汉遂久县,在金沙江北,古称白门,盖入云南之门也。”《新纂云南通志》亦载:“遂久,自昔为越嶲与大理之交通孔道,其文化之发达当较早。”西汉越嶲郡治所,在今四川凉山西昌。

  忽必烈“元跨革囊”

  南宋末年,蒙古大军奔袭南宋后方,兵分三路自北而来,革囊渡江攻取大理。忽必烈所率中路军,在今宁蒗拉伯渡金沙江至玉龙奉科、宝山,还有部分则从永胜涛源渡金沙江至片角、宾川,包围攻占大理国,留下“元跨革囊”历史典故。

  “元跨革囊”横跨今丽江市,包括今永胜金江古渡一带,即袁嘉谷在《五月渡泸考》中提出的“元世祖从中道入滇,革囊济金沙,顾祖禹所谓从越嶲渡江,未尝不师武侯(诸葛亮)之成法”。《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记载:“元初兵过大渡河,兵分三道入境,(高氏)势屈迎降。元以兵自北来,首捷此土,故名北胜。”元代不仅在今永胜设置北胜州(府),还在驻军之地设置永宁州,“永北”“永胜”之名均源于此。

  明设驿站“金沙江堡”

  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朱元璋派傅友德、沐英、蓝玉统率30万大军平定云南,继平定曲靖、昆明、大理等地后,又“平蒙化府、邓川州,破佛光寨,过金沙江,攻北胜府(今永胜),擒其平章高生,复平丽江(路)巨津等州”。次年三月,朱元璋谕告傅友德等,“以云南既平,留江西、浙江、湖广、河南四都司兵守之,控制要害”。北胜府乃明军“控制要害”之地,留下了不少汉族军士戍守。

  明朝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沐英之子沐春奏准在今永胜设置澜沧卫军民指挥使司,原驻昆明的云南中卫数千官兵调卫北胜州,担负守卫和屯田任务,此举称为“洪武调卫”。当时在今永胜县涛源镇设置陶睿百户伍,并设官方驿站“金沙江堡”,“置军屯田,兼令往来递送,以代驿传”。

  杨升庵渡江抒意

  明朝正德六年(1511年),24岁的杨升庵参加皇帝亲自主考的殿试,得了“进士及第”第一名,成了明代四川唯一的状元。状元郎杨升庵被委任为翰林院修撰兼经筵讲官,即参修国史兼为皇帝讲书,可谓少年得志。嘉靖三年(1524年),37岁的杨升庵“谪戍云南永昌卫”,永昌卫即今云南省保山市,杨升庵被“永远充军烟瘴”,直到72岁病逝于云南。

  杨升庵作为正德、嘉靖两朝的文坛泰斗,足迹几乎遍及云南。川滇两地巡抚允许他回四川成都与亲人团聚,因得“往复滇川十四回”。杨升庵从滇西保山、大理回四川探亲,最便捷的线路是从宾川往北走,经永胜片角渡过金沙江至涛源,再经明代澜沧卫北胜州进入四川,此即南方丝绸之路的灵关道。因此,在史称“北国胜门”的今永胜县,也留下了这位状元公的行迹。

  《永北府志》收录了杨升庵题在永胜金江古渡望江楼的两首诗,也可作为杨升庵往返川滇主要线路的佐证。杨升庵在往返滇川途中,数次经过金江古渡,看到长江奔腾而过,不禁感慨万千,除写下著名的诗《宿金沙江》,还写下了著名的词《临江仙》。《宿金沙江》诗云:

  往年曾向嘉陵宿,

  驿楼东畔阑干曲。

  江声彻夜搅离愁,

  月色中天照幽独。

  岂意飘零瘴海头,

  嘉陵回首转悠悠。

  江声月色那堪说,

  肠断金沙万里楼。

  此诗描写杨升庵往返川滇途中的感慨,堪称一曲浪迹天涯游子的绝唱。他先回忆早年由川返京,曾经投宿四川嘉陵江驿站,望月色、听江声,已感离乡之苦;如今流放边陲,夜宿金沙江畔,江声月色相似,人的心情却很难堪。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杨升庵最有名的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词是杨升庵晚年在云南写的《二十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饱含了他的人生感悟和慨叹。彼时的杨升庵,“读书有今日,曷不早躬耕?”“难教迟暮从招隐,拟把生涯学醉歌”,他已把往事得失“都付笑谈中”,只盼在徜徉山水、渔樵唱和与埋首著述中得以自适。

  这首《临江仙》词描述的情景,与永胜金江古渡高度吻合。金沙江从青藏高原奔腾南下,在今丽江市玉龙县石鼓镇转向东北,形成“万里长江第一湾”;而后再转南流至永胜县涛源镇掉头东去,真正实现了“江流到此成逆转,奔入中原壮大观”,可谓之“大江东去第一湾”。当然,也有说这首词创作于四川攀枝花拉鲊古渡,还有说创作于四川泸州等地,各自都拿出了论证的理由,体现了当地人民对这位状元公的喜爱与尊敬。

  古渡兴旺,商贾云集

  自明代至民国时期,永胜涛源先后设有金江巡检司、金江知事厅、金江县佐等官府衙门,金江渡口船只牢固宽大,雇用人役健壮稳定,并有固定资产作为经费,故被称为“官渡”。年深月久,屯垦军户、行商小贩、手工业者八方聚集,金江古渡街市兴起,成为商贾辐辏的热闹之地。清代杨瑛《金江晚渡》诗云:

  金江渡水浩无边,

  过客停车欲济川。

  最是晚来堪画处,

  隔江争唤渡人船。

  金江古渡望江楼上,历代题咏甚多。清初郡人陈锡祚的《登江楼》诗云:

  地暖常如夏,

  乘凉上小楼。

  江山千里外,

  河汉一天秋。

  清乾隆进士黄恩锡的《澜沧杂忆词》,记录了金江古渡一带美食细鳞鱼,前人誉称“状如松江之鲈”。当地清酒用高粱酿成,有着特殊的醇香味,或许就是杨升庵词中“浊酒”。游人至此,每每沽酒买鱼,登楼望江而饮:

  金沙三面抱江流,

  春水晴波好泛舟。

  衔钓鲈鱼新出水,

  提壶人上倚江楼。

  20世纪60年代初,大理宾川至永胜公路通车,金江古渡机车笛鸣,江上行船日渐减少,至于江上清声、中天明月、薄暮红霞、金江雁字,名胜依然不减当年。随着金沙江中游鲁地拉水电站建成,金江古渡上下形成高峡平湖美景,站在涛源观景台,只见:金江大桥纵跨南北,湖岸村镇风光如画。

  如今,永胜金江古渡已被纳入长江航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太极、涛源、汇源等水运码头和若干停靠点先后规划建设。随着大理宾川至永胜并延至宁蒗的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并与丽(江)攀(枝花)高速公路在县城永北镇交会,沿途鸡足山、革囊渡、程海湖、泸沽湖、玉龙山、攀枝花等风景名胜区得以联动发展,形成文化深厚、景区优质的文旅融合大格局。而永胜有关诸葛亮、杨升庵的遗迹典故,也成为边屯文化之旅的组成部分,供人怀想凭吊、津津乐道。

 

责任编辑:苏宇箫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