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刘薇薇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并作出全面部署,要求“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中共云南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意见明确提出,云南要建立未来产业投入机制,推动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卫星应用、低空经济、氢能及储能等未来产业发展。
未来产业是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它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是经济增长最活跃的力量,也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方向。当前,世界主要国家都在抓紧布局发展未来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我国则重点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等方向,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类脑智能、量子科技、原子级制造、生物制造、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氢能等未来产业,这是牢牢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选择。
近年来,我国传统产业发展空间日益受限且竞争激烈。一方面,传统产业由于技术更新缓慢、创新能力不足等因素,正在逐渐失去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国际竞争格局的深度变化也给传统产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致使其发展空间变得相对狭窄。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未来产业尽管尚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初期阶段,但凭借其基于前沿科技发展的特点,在产品开发和技术应用方面充满了机遇——一旦实现了关键技术的突破并成功产业化,未来产业不仅将引领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还将塑造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并为经济的未来增长奠定坚实根基。更重要的是,未来产业具有明显的“先行者优势”和高门槛的后入者障碍,若能提前布局超前谋划,选准赛道精准推进,那极有可能实现某种程度上的“换道超车”。
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要紧紧抓住改革再出发机遇,围绕9个方面关键问题集中攻克,其中重点提到要围绕创新驱动深化改革,抓前端、推中端、促终端,在贯通科技创新全链条上有新突破。“抓前端”就是要求政府要做好规划、制定政策,选准优势领域,统筹科研资源、人才、资金等,集中力量扶持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攻关,孵化更多“从0到1”的原创成果;“推中端”就是需要政府牵线搭桥,促进科技人员与企业家对接、耐心资本与创新型企业对接,构建集技术供需、融资服务、知识产权、中介服务等为一体的技术市场体系,推动更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促后端”就是要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独角兽企业等创新型企业,健全科技成果转化股权、分红等激励机制,助力科技创新成果落地生“金”。
未来产业代表着全新赛道,往往也是某种程度上的“无人区”,加强制度供给才能助力未来产业扬帆远航。面向未来,赋能未来,我们需要充分尊重产业发展规律,根据未来产业的发展阶段、市场规模、技术成熟度以及技术的正负外部性等因素,在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金融支持、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国际合作等方面提供符合产业发展特点的制度保障,为未来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发展生态,助力新质生产力释放无穷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