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江竹轩
“话风连着作风,作风系着民心。”这句话深刻揭示了话风与作风、民心之间的内在联系。然而,在一些基层会议上,“报喜鸟”“乌鸦嘴”“传声筒”“文件腔”现象仍然存在,“正确”的空话、“动人”的废话、“缜密”的套话、“精彩”的戏话不绝如缕。这些发言,堆词叠句、穿靴戴帽,却“含金量”不高、“含水量”不少,不仅无益于工作开展,还令群众厌恶反感。
话风,作为党员干部思想境界、工作态度的外在表现,直接反映了其作风的优劣。当话风不净,充斥着空话、套话、废话时,不仅是语言上的污染,更是作风不实的体现。它折射出的是党员干部脱离群众、对群众感情不深、对工作研究不透的深层次问题。在这样的风气影响下,党员干部可能会习惯于“拉高”话调、玩太极,行动迟缓、打推手,从而成为不敢为、不愿为、不会为的代名词。
净化话风,不仅是对党员干部个人素质的要求,更是对基层工作作风的整肃。党员干部应当深刻认识到,话风问题虽小,但影响深远。它直接关系到政策的落地效果,关系到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支持,关系到基层治理的成效。我们必须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以更加严谨的态度、更加务实的作风,净化话风,让基层工作回归本真。
当然,净化话风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持之以恒。具体而言,干部本身要敢于说真话,面对问题不回避、不遮掩,勇于揭露矛盾,敢于直言不讳;要善于说百姓话,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群众交流,让群众听得懂、听得进、信得过;要勤于访民情、聊民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真实需求和期盼,为制定更加符合实际、更加贴近民生的政策措施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相关单位也应当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机制,为净话风提供有力保障及友好氛围。比如,可以建立会议发言质量评估机制,对发言内容进行严格把关;可以加强会议纪律管理,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还可以加强宣传引导,营造风清气正的会议氛围。最终以话风带作风,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回应群众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