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理论网记者 吴清泉
2021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的老支书们回信,鼓励他们“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正值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三周年,2024年8月6至9日,云南党史专家来到沧源佤族自治县,在这片红色土地真切感受全县人民在总书记指引下,聚焦“三好”建设的奋发激情;深度思考如何让红色基因在这片土地绽放新的时代光华。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本次活动由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云南中共党史学会主办,是推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具体举措,学习贯彻《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的有力行动。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省行政学院)、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等单位的14名专家学者深入沧源县开展调研。
沧源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两洋”分水之地,是革命老区县、佤族自治县、中缅边境县、民族直过区。全县边境线长147.083公里,有1个国家二类口岸永和口岸,是全国最大的佤族聚居地。沧源的文化与人文资源非常丰富,《月亮升起来》《司岗里之恋》等歌曲唱响大江南北,享誉全国;“万人摸你黑”“千人甩发舞”《族印·司岗里》把沧源推出国门,走向世界;“班洪抗英”“班老回归”等红色资源闪耀,班洪抗英遗址碑被命名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首批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
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回信,让阿佤人民心向党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时代楷模”鲍卫忠、“云岭楷模”沧源县老支书群体等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得到广泛学习宣传,班洪乡人民政府被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在“三好”嘱托引领下,全县呈现出“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幸福生活美好画卷。
专家组一行走进沧源县班洪乡、勐角乡、糯良乡班考村班鸽自然村、勐董镇龙乃村上龙乃自然村,看基层党建“一廊一带一片一道”建设、佤山“三好”建设和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鲜活实践。在班洪乡下班坝自然村,专家们还与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两位老支书代表亲切交谈,重温历史,深切感受佤山人民时刻心向总书记、心向党、心向国家的赤诚之心,对老支书们生动又接地气地宣讲点赞学习。
通过实地调研,专家们对佤山的沧桑巨变感受深刻,对边境村基层党建的引领力、向心力,以及基层干部的政策水平、各族人民的发展信心有了直观真切的现场震撼。
充分发挥智库作用
8月8日下午,2024年“云南党史专家佤山行”调研咨询会在沧源县举行。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云南中共党史学会会长杨林兴,副主任、常务副会长马琳,临沧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徐以民出席会议。会上,沧源县委书记唐兴平及县级相关部门负责人全面介绍了沧源县的情况。
专家们聚焦“三好”建设、红色资源开发利用、革命遗址保护、红色旅游发展等现实问题,从多个角度建言献策。提出:一是做好理论阐释和精神凝炼。总结提炼爱国守边精神和“三好”精神,选树和宣传一批先进典型和生动案例,强化对红色资源的理论研究和内涵研究,强化对国门党校建设等经验的总结;二是强化基地平台建设。争取让沧源县成为思政课教师培训、研修基地、“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等。策划建设沧源县博物馆,以“三好”嘱托为大纲,打造综合全面的展厅,集中展现佤山的历史人文资源和“一步跨千年”的历史性成就。以新技术赋能红色资源,建设线上展厅。发挥国门党校作用,强化课程研发和现场体验教育,用好“红色+绿色”“老区+边境”特色资源,与高校等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三是盘清家底,推动融合。加快对全县域红色旧址遗址、红色文物等的信息采集,建立红色资源档案数据库及目录库,打造坚实的史料支撑。及时开展10位老支书口述资料征集整理等工作。推动红色资源与文化旅游、乡村振兴有机融合,提升红色景区讲解质量,成为吸引流量的红色密码。
杨林兴指出,要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建设“三好”佤山与加强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紧密结合起来,深入挖掘沧源红色资源的文化内涵,切实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地传承好,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启智润心、使之成为新征程上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下一步,省委党史研究室将以云南党史文献资源库、云南党史人才库、云南党史研究智库为基础 ,进一步拓展研究力量,提升研究质量,努力推出一批有影响、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在云岭大地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