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以及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将“小我”融入“大我”的重要抓手。全面深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在全社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这既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具体要求,也是对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建设方略的深化与延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需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加强统筹规划,完善一体化工作机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战略性、基础性、持续性的工程,需要从宏观层面自上而下统筹布局。一是构建权责明晰、沟通协调畅通的机制,对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的工作原则、教学内容、主要目标、开展形式、运行机制等进行全面布局。二是要打通学段壁垒,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能力的特点,制定环环相扣、具有连贯性的课程目标,选取具有层次性、衔接性的课程内容,并建立相应的课程评价体系。三是要打通学科壁垒,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学科课程、实践活动、隐性课程等紧密结合,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政与学科、学术与思政、教育与宣传的一体化机制。总之,学校要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通过集体备课、案例评析、结对帮扶等形式,推动形成“大思政”格局。
丰富育人资源,夯实课堂教学主渠道。一是以地方特色为依托,深入挖掘地方课程资源,学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应充分挖掘本地区独有的教育资源,如红色文化、红色记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例,充分利用好和讲好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将这些地方特色内容融入不同学科的教学中,以润物无声、春风化人的方式传递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知识,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促进学生对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重要意义的真切认识。二是依托数字技术赋能,创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强化个体的切身体验和深刻认知。充分利用AI、AR、VR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虚拟仿真教学,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情景体验场所,以沉浸式体验的方式使其在历史、文化等的亲身体验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是丰富实践教学活动,要善于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拓宽教学场域,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强化内容衔接,注重教育梯次推进。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目标的设定中,应综合考虑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力及社会性发展的不同阶段,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层次,分阶段、有侧重地开展相关教育教学活动,使教育层层深入、有机衔接。在小学阶段要围绕学生感性认识为主的特点,注重启蒙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情感和认知,通过讲解民族风俗、民族交融、民族团结故事等,使其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初步的认知和情感;在中学阶段应围绕学生逐渐从感性过渡到理性的特点,注重引导其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中华民族发展史观,从感性和理性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根基;在大学阶段应围绕学生逻辑思维逐渐成熟的特点、注重增强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责任和担当,引导学生在知行合一中增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政治认同力,从而坚定维护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的理想信念,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行动担当。
作者 姚国星 楚武干 单位分别系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重庆邮电大学;本文系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24SKSZ095)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