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陶伟 云南大学
朱应庚(1922—2004),云南玉溪人。著名经济学家,云南大学教授。曾任政协云南省第六、第七届委员会副主席。他是最早提出“中国也有经济周期”的经济学家之一、最早提出云南应面向东南亚谋发展的专家之一,也是云南省早期宣传、教授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知识的学者之一。
朱应庚6岁时便能背诵《大学》《中庸》和《诗经》,虽不能悉数理解,但已识字很多。读初中和高中之时,因为学习成绩优异,连年获得奖学金。1940年,朱应庚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经济系。毕业后,朱应庚顺利通过留学考试,于1947年到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院继续攻读经济学。在他攻读博士学位后不久,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和一些爱国同学经过多方面的极力争取,终于在1949年年底返回祖国。
1949年11月,朱应庚被云南大学经济系聘为讲师,1950年即被聘为副教授,长期从事当代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开设“政治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及“经济思想史”等课程。1961年,朱应庚调到外语系任教,先后讲授“英语实践”和“英语”等课程。当时国内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朱应庚在每次课前课后,都会询问同学们的生活情况,对家庭极为困难的学生还会出资帮助。1979年,朱应庚与董孟雄、陶李等参与云南大学经济系恢复重建筹备工作,朱应庚被推举为主持工作的系副主任。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云南省急需经济建设人才,尤其是对外贸易方面的人才。朱应庚意识到这一点后,多方面奔走,获得教育部批准建立对外贸易专业。1985年,对外贸易专业招生,成为西南地区最早成立的外贸专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朱应庚在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中,提出了“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的观点,并从生产力水平、所有制及全民所有制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客观原因,从而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应当树立起的四个基本观念:一要有竞争观念,二要有经济效益,三要有市场观念,四要有信息观念。1982年,中共中央提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后,朱应庚认为制定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长远规划,应当把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为根本方向,要保持比较实在的发展速度,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使人民得到更多的实惠。他提出从云南省情出发,认真抓好四件事:一是抓民用建筑,二是抓交通,三是抓有色金属,四是发展加工工业,争取改善云南交通不便、文化活力不足、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朱应庚从世界经济大环境来看待云南的经济发展问题。早在1989年,他就提出“云南应向东南亚全面开放”的观点,成为率先提出此议的学者之一。1991年,朱应庚进一步提出,把握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的契机,加快对东南亚全面开放的8条建议,其中利用在东南亚华侨人数众多的优势,做好物质、组织、思想上的准备,改善投资环境,改善云南的交通和电信设施,在有边境贸易的县(市)设立正式口岸,在昆明设立东南亚诸国的领事馆,加强边境地区的外币管理,重视专业人才等措施,在今天看来仍具有前瞻性。
朱应庚一直注重普及宣讲商品经济知识,自1984年以来,4年间他走遍12个地州50多个县(市),行程3万多公里,作学术报告百余场,听众5万多人次以上,被称赞为“宣讲普及商品经济知识的云南第一人”。
朱应庚在以长远的目光和切实举动为云南经济发展鞠躬尽瘁的同时,也以治学有道、平易近人的形象影响了一批年轻人。其学生傅士敏在回忆中说道:“当我还是一个大学生时,朱老师已经是顶有名望的大学教授了。朱老师为人师表的思想境界、勤奋严谨的治学风范、宽厚仁慈的待人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由衷地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