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原创】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08日 10:47:00  来源: 云南理论网

  作者 杨鹤清 云南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

  10月7日至8日在京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突出了文化在党的理论创新中的重要地位,这对于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统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出发,对文化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并对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影响力、赓续中华文脉、弘扬中国精神、文化强国、“两个结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文化思想进行了深入论述和阐释,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理论体系,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需要认真学习贯彻,不断丰富发展。

  “两个结合”的系统阐释使其更加丰富充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党的二十大报告用较大篇幅充分论述了“两个结合”,特别是关于“高度契合性”“贯通融通”“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等诸多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涵。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系统全面阐释了“两个结合”彼此契合、互相成就的关系。对“两个结合”的系统阐释特别是对“第二个结合”的深刻论述,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和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水到渠成。

  体现了文化主体性与传承发展的辩证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文化,新时代我们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就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坚持独立自主”作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揭示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积淀,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发展改革,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成功经验,既是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汲取营养和智慧的基础,也是形成文化自信,实现精神独立自主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力量。因此,在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探寻巩固文化主体性的路径,深刻领会巩固文化主体性与坚持独立自主的辩证关系成为必然。

  首先,巩固文化主体性就要坚守好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2023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这既深刻揭示了党中央关于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也为新时代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全面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其次,巩固文化主体性就要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的文化使命,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等理论体系的成功,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等都进一步增强了亿万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正是在新时代伟大变革中,中国人民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性。

  第三,巩固文化主体性就要进一步破解“古今中西”文化之争。如何认识传统与当代、中国与世界古今中西文化,是一百多年来关于文化选择争论颇多的基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因此,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和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辩证统一、交织共振的关系,既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本身,注意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智慧和文化养料,不断推进“两个结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在新时代条件下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对于摆脱和超越一百多年来如何面对“古今中西”的纠结和困惑,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既要充分汲取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长河中积累的文化养分,又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责任编辑:苏宇箫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